外媒:四中全會攻堅權大於法 反腐將進入新常態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0-20 11:14:04 | 來源: 人民網 |
10月20日,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就要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不僅吸引了國內媒體的目光,也引發了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這次會議被稱為判斷中國改革走向的風向標。
盤點境外媒體報道,反腐制度化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成為聚焦的重點。
◎反腐將會進入新常態
十八大以來,“習式反腐”讓世人為之一振。《正在喚醒中國的習近平》一文就指出,就在一年前,絕大部分中國人和西方人根本不相信中共能調查政治局常委級別的前任高層領導。一年後,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的被抓讓“不相信”變成了事實。四中全會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反腐制度化建設有了更多期待。
“習式執政”完成首個階段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自本屆中國政府就職以來,反腐就一直是其重要政策。這次反腐運動持續時間之長、力度之大,令幾乎所有人震驚。習近平的反腐行動得到了中國民眾的擁護,互聯網上滿是支持中國國家主席重拳反腐的言論。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從其規模、強度、持續的時間以及落馬官員的級別來看,習近平向公眾表明,在清理貪腐問題上,他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
十八大以來重拳反腐中已有50多名省部級以上高官落馬,“嚴肅認真”得到了充分證明。
進入9月以來,中紀委先後公佈了四位高級別官員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的消息。其中包括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四川省政協原主席李崇禧、海南省原副省長譚力、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
觀察人士認為,時值十八屆四中全會前夕,各地落馬官員案件密集進入司法階段,正好為四中全會討論、強化法治提供現成的案例。
長期觀察中國政情的學者鄭永年,在近期的一場演講中提出,習近平與前任的最大不同,在於他考慮的不只是自己的10年任期,而是30年的長期問題。“習式執政”現在才剛過暖身期,拿下周永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代表習近平執政首個階段告一段落。
四中全會開啟制度化反腐
境外媒體分析,中國的反腐工作或將迎來從治標到治本的節點。習近平提出的“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有效機制”的目標,也逐步向現實邁進。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分析,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將是本次會議的兩大亮點。四中全會是否以及如何部署和落實,是觀察中國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稱,習近平上臺後以鐵腕反腐和整風,實際上就是在破除舊有的路線,並要建立一套以法治和理性為核心的新執政路線,而四中全會正是這個由破到立的關鍵轉捩點。
香港《南華早報》的文章預期,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開啟反腐新階段,在深入揭查貪腐官員的同時,健全廉政制度。文章稱,近期當局已在推出各種防腐措施,涉及“裸官”的任用、公車使用,部隊離退休幹部住房等方面,估計還將不斷有新措施面世。
◎開啟法治中國新征程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
十五大上,依法治國方略首次被提升到執政黨和國家政治層面,並在歷次黨代會上一再重申。但17年來,將研究“依法治國”作為中央全會主題,還是頭一次。
1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裏,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兩次會議都在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都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了一個大格局中。四中全會“法治中國”的主線呼之欲出,法治中國的總體規劃及遠景都將逐漸明確。
事實上,這次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開會時間最晚的一次四中全會。時間節點的選擇折射出依法治國議題牽涉面廣,需要更充分地徵求意見及修改完善,也反映了中央審慎務實態度。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
這將是一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階段,穩步推進依法治國的路線圖。
《大公報》14日的文章指出,如果系統梳理習近平關於改革的論述卻會發現,在反腐提及“改革”的同時,習近平都會重點提到“法治”,尤其是明確提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的觀點。
路透社則稱,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推進的政治經濟改革及反腐已進入攻堅階段。將主題明確為“依法治國”,則指向“權大於法”這一公權力痼疾,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搬開絆腳石。
預期法治中國改善經濟環境
外媒指出,儘管四中全會主題是依法治國,看似與經濟無關,但現實意義不容忽視。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預期依次為7.4%、7.1%,但特別強調,放緩也是“一種健康的發展”。法國《歐洲時報》10月10日評論指出,這表明瞭國際權威組織對中國經濟的看好、對經濟數據更理性的解讀。同時,中國經濟的“健康”與“可持續”,將惠及全世界。15日,韓聯社刊文稱,中國政府已經不再單純以經濟增長為目標,而是試圖通過解決經濟發展的潛在問題。
香港《文匯報》則指出,“依法治國”的推進,將逐步改善上市公司所處的制度環境,逐步糾正經營中的扭曲和制度不確定,逐步降低市場所隱含的風險溢價。“依法治國”如果徹底執行,有助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高效率。明確的權利界定,將令企業和居民更積極開拓創新,增強整體經濟活力並持續增長。人民日報客戶端 朱利 王威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