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開啟依法治國新時代——國際社會矚目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相信此次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將為中國發展進程注入新的推動力。

 

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更加豐富,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總編阿布哈京告訴本報記者,他曾在中國工作十餘年,對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十分期待。阿布哈京認為,四中全會專門討論依法治國意義重大。依法治國在1997年寫進中共十五大報告,成為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兩年後,依法治國寫入中國憲法。十多年來,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更加豐富,法治觀念也更加深入人心,相信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推動中國法治建設邁上新臺階。

 

尼日利亞中國問題專家查爾斯向記者表示,此次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顯示了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積極推動依法治國的決心,並以此鞏固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相信此次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必將開啟中國依法治國新時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國逐步邁向小康社會,中國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因此本次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把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來討論是順應時代要求。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依法治國的實踐不僅關係到中國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和長治久安,也關乎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穩定。世界輿論密切關注中共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期待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取得巨大成功,併為中國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室主任胡裏奧·裏奧斯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共中央全會首次將議題聚焦依法治國,十八屆四中全會註定影響深遠。預計此次會議將著力解決長期影響法治建設的具體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越是深入越能感受到司法改革的緊迫性。相信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及反腐“治本”的研究將取得重要成果,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美國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高級顧問、美國前駐上海總領事亨利·萊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這是中國發展的歷史性進步,這對中國未來創新與發展而言是一重大利好消息。“我所了解的美國公司普遍希望,通過依法治國,中國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將更為開放、透明、公平。”

 

中國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道路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學習的榜樣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漢學家穆哈辛·法爾賈尼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一直關注中國國內的各項發展,對於依法治國成為此次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議題有著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會議的相關成果。他認為,目前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其中就包括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涉及到立法、司法、執法等各個方面,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積極意義。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看,中國推進依法治國不僅對中國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渴望學習和正在學習“中國模式”的國家也有很重要的示範意義與價值。

 

南非高等法院律師邁克爾告訴本報記者,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首次以依法治國為議題召開的中共中央全會,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在國家治理能力上的又一次進步。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依法治國會更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快速、平穩發展。期盼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能取得圓滿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樹立一個依法治國的榜樣。

 

德國全球和區域研究中心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倪寧靈博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作為主要議題,突顯了會議的重要性。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努力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看到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中國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這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來説也是寶貴的財富,對於德國、歐洲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肯尼亞肯雅塔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非洲中心主任伊斯拉埃爾·科迪阿嘉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大國之一,其一舉一動都受到世人的關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不會例外。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依法治國,這顯示了中國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上的探索和努力。儘管中國近些年在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中國從未停留在自滿中,中國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道路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

 

“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共産黨的最新動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非常令人期待。”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豪登省愛庫魯萊尼市秘書長莫亞義對本報記者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正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本報記者陳效衛、李涼、于景浩、王迪、溫憲、王雲松、王欲然、鄭紅、倪濤、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