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埃博拉,下好先手棋

對於埃博拉,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該陷入恐慌。把各項防疫措施做得細緻紮實,就能有效防控疫情

 

最近有傳言稱,在廣州、寧波等地出現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這些傳言隨後都被有關方面確定為不實消息。雖然是一場虛驚,但隨著全球範圍內防控埃博拉形勢的日益嚴峻,人們的擔憂和焦慮在增長,“我們準備好了嗎”之類的疑問被越來越多地提出來。

 

根據世衛組織公佈的最新數據,在埃博拉疫情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利比裡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病毒已經造成9191人感染,其中4546人死亡。疫情已經從西非蔓延至美國、歐洲等地。全球化包括了疾病的全球化。在人流、物流全球流動的時代,獨善其身、拒病毒于國門之外,並不現實。

 

近年來,中國人已成為非洲大陸上人數最多的“外國人”,國內不少城市也有相當數量的非洲人。隨著人口流動的頻繁、規模的擴大,病毒傳播的風險也在增大。不能完全做到拒病毒于外,我們就要努力防控于內。國家衛計委最近要求,各地本月底之前完成埃博拉出血熱防控工作自查,做好國內可能出現的醫療救治準備工作。

 

每一次新的疫情來襲,本能地産生焦慮乃至恐懼,是一種常見心態,這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未知事物的不安。埃博拉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致使沿岸村莊生靈涂炭,埃博拉病毒因此得名。埃博拉病毒可怕之處在於,既沒有治療的特效藥,也沒有防疫的疫苗,死亡率高達60%-70%。

 

對於埃博拉,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陷入恐慌。經歷多次公共衛生事件考驗的中國人,對於疫情應該有科學的態度。與國人曾經聞之色變的非典不同,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靠體液傳播。從傳播渠道來説,傳染性要比非典弱,甚至不如普通流感。只要不接觸患者的嘔吐物、血液、排泄物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就不會感染埃博拉病毒。

 

防患于未然,儘早發現傳染病異常發生苗頭,實現關口前移,是防控傳染病的關鍵策略之一。慶倖的是,非典過後,我國傳染病預警技術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實現對包括鼠疫、霍亂、埃博拉出血熱等33種傳染病監測數據自動分析、實時識別、實時追蹤。目前有9個課題、10個國家級研究單位在從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檢測方法、診斷試劑開發、疫苗和藥物等,為應對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人們有理由相信,發揮好現有公共衛生體系的作用,把各項防疫措施做得細緻紮實,埃博拉在我國可防可控,更不會出現大面積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埃博拉疫情暴發,感染者和死亡者都已超過此前37年來的總和,使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當埃博拉在非洲肆虐、美日等國醫療隊紛紛撤離之時,中國醫療隊不僅沒撤離,除了提供大量的醫療物資外,還增派了醫療隊和防疫隊。中國疾控中心移動實驗室進駐非洲,我軍首次派醫療隊赴國外執行抗擊疫情任務,最大限度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中國醫療隊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以實際行動支持了非洲抗擊疫情。但隨著疫情的加重和複雜化,越來越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只有不同膚色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人類才能以“協作之藥”遏制猖獗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