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台灣觀光業飛躍成長的深層意涵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10-24 10:48:51 | 來源: 東南網 |
台灣觀光業的成就,已是全球最亮點之一。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新報告,台灣今年1-6月,旅客成長率達26.7%,超越日本,交出全球最亮麗的成績單。
回首十年來臺當局的觀光政策發展,從2002年推動“台灣生態旅遊年”概念出發;2005年首度以星級標識取代梅花標識,使台灣的旅館管理與全球接軌,便利消費者辨識,往全球前進一大步;2006年起,台灣開始建立觀光全球品牌形象,並鼓勵旅遊業者設置特殊語文服務、進一步提出自行車遊憩網絡示範計劃;至2010年將台灣的“便利旅遊”清晰且豐富地推向全球。除了提高全球能見度外,臺當局也同時著手輔導島內具發展潛力的民俗活動,提升地方節慶活動規模的全球化。
台灣觀光潛力相當雄厚,發展潛勢十分可觀。尤其,台灣許多景點,被評為“不能不去、可以再去”。以夜市美食來説,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何況,台灣觀光成長快速,重要因素為陸客“給力”,去年來臺觀光人次超過800萬,大陸及港澳旅客總計超過半數。
台灣民眾身在這個隨處皆美景的島嶼上,要如何成為最美的風景?近年來台灣相關部門透過經營教育與多元輔導,已能有效地整合具觀光價值與生態保育的風景區,以豐富人文,開發特色文化深度旅遊,讓台灣除了能以美麗的風景引起全球注目外,也將這座在太平洋邊的婆娑島嶼,轉化成人文資源豐富的特殊景點。
台灣因為融合傳統、工業化、都市化的發展,民眾思想與行為已與時俱進,較能兼顧和陌生人的群己關係,而有“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説法。相信透過教育的均衡發展,台灣可以培育出更具人文素養的民眾,對觀光産業發展亦有調節作用。
台灣觀光業的最大支點,係乎社會安定、兩岸和諧。由此可見,台灣近年來的表現,恰恰是宣告了台灣“無煙囪工業”的成熟。除了整合旅行業、航空公司、遊樂業、旅館業、餐飲業、休閒活動規劃等不同專業的能量,相互連結成綿密的觀光網絡外,透過教育,培養具備全球觀的民眾、共同打響美麗之島的招牌,也十分重要。惟其如此,才能讓台灣繼續以“美麗之島”享譽全球;讓觀光産業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發揚光大。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