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金融合作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能否成真?

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雖然當今世界的國際分工依然在發展,但遇到更多挑戰,除了多邊貿易體系受到挑戰外,全球金融架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區域金融合作必然會像區域貿易合作那樣逐水草而生,而從亞太經合組織(下稱“APEC”)成員之間的合作來看,中國不僅在貿易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也將在區域金融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目前來看,中國正在搭建的合作平臺至少包括三大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已經確定落戶上海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還在設計之中,而早在2013年10月,中國領導人在訪問東南亞時又提出要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

 

基建融資新選擇

 

在今年8月舉行的亞投行第四輪磋商結束後,有意願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國家有20個。

 

2014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融資研討會在京舉行。

 

實際上,早在2014年5月2日,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就參加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部長級會議,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韓國、蒙古、巴基斯坦、斯裡蘭卡、中國等16個國家派員出席。東盟十國也在其中,而中國和韓國與東盟十國之間各自都有一個“10+1”合作框架。但這些平臺都是貿易合作平臺,而非金融合作平臺,因而需要“配建”金融合作平臺。

 

麥肯錫預測,2010-2020年,亞洲新興國家對於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將達到10萬億美元,其中能源和運輸領域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將達8.1萬億美元。交通、能源、通訊三大領域是亞投行重點涉足的領域,這三大領域的投資需求量佔前三,能源投資需求4.1萬億美元、通訊投資需求1.1萬億美元、交通投資需求2.5萬億美元,另有水及環境衛生領域投資需求0.4萬億美元。事實上,在組建亞投行的這16個國家中,一些國家是欠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在這些年來因缺乏資金支持而無法上馬。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這16個國家中,中國、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這9個國家都是APEC成員。目前看來,APEC成員之間的合作並不均衡,特別是美國拉著一部分APEC成員搞了一個TPP,中國與一些APEC成員合作搭建亞投行的意義就更大。一方面,建立亞投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帶有為APEC“配建”金融合作平臺的作用,有助於使APEC的貿易合作與金融合作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建立亞投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亞太國家經濟合作中富國、大國以及APEC成員過於唱主角的狀況,有助於讓APEC周邊的其他欠發達國家最大限度受益於APEC的合作。

 

毋庸置疑,在促進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基礎設施方面,近些年來亞洲開發銀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相對於廣大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要來説,亞洲開發銀行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難以對APEC合作起到平衡作用。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20年,每年將需要8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而亞洲開發銀行每年提供的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僅為1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建設亞投行對亞洲發展中國家對資金的需求,提供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

 

必要的競爭

 

即將建立的亞投行與業已存在多年的亞洲開發銀行之間在功能定位上有不少重合之處,至少從為亞洲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幫助這個功能來看,重疊部分會很大。

 

2014年6月27日,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表示,世行歡迎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倡議並希望亞投行能夠取得成功。

 

眾所週知,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跟進,而從前些年形成的基礎設施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與亞洲開發銀行的貸款在支持有關,如鐵路、公路、環境保護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應當指出的是,亞洲開發銀行雖然冠以亞洲之名,服務對象也是亞洲國家,但股東的構成複雜。美國是亞洲開發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佔有12.756%的投票權,除了美國之外,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等歐洲國家也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成員國。目前來看,屬於發達經濟體的日本、美國、歐元區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合在一起擁有亞洲開發銀行50.6%的表決權,亞洲開發銀行做出的重大決策很難説能夠體現出發展中國家利益至上的訴求,更難以做到使APEC合作的發展惠及周邊更多欠發達國家。

 

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雖然仍處在主導地位,但其單方面的主導能力遇到挑戰。至少,世界經濟的“領導班子”面臨改選,而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理應有機會成為“領導班子”的一員。目前來看,中國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持股比例只佔6.429%,不僅低於日本和美國的15.571%,而中國的投票權只佔5.442%。中國在亞洲開發銀行中所佔股份及投票權並未充分反映出國家的經濟地位。從中國角度講,倡議建立亞投行也不乏更深一層考慮,這就是在日美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之外,提供亞洲興建基礎設施融資的新選擇,也有助於改變美國、日本等少數發達經濟體在APEC合作中話語權過重的局面。

 

亞投行的建立勢必會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有所競爭,而且也會對世界銀行的地位帶來挑戰。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壞事,至少能夠倒逼亞洲開發銀行與世界銀行更多尊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訴求,而不是動不動就以提供貸款為誘餌,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體制説三道四。在處理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之間的關係時,理想的狀態應當是既要有各自側重的一面,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這需要有關各方加大溝通力度,將眼界放寬。

 

開張可期

 

據了解,亞投行的初始註冊資本金規模暫定為1000億美元,和亞洲開發銀行1650億美元的資金相比,差距並不大。中國方面的出資比例可能達50%,韓國、新加坡在出資上也會比較踴躍。但如果參與的國家較多,中方的出資比例可相應降低。

 

電網,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亞投行的投資方向。

 

迄今為止,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韓國、新加坡的外匯儲備也不少,建立亞投行的資本金是有保障的。而且,亞投行在註冊資本上也實行“認繳制”,初期各成員國只需要繳納20%的投資即可。

 

但應當看到,並不是每一個亞洲國家都對建立亞投行感興趣。日本作為亞洲開發銀行的大股東,一直享有較大的話語權。自從亞洲開發銀行1966年建立以來,亞洲開發銀行歷任行長都由日本人擔任。近來,中日兩國關係因釣魚島問題而疏遠,日本在建設亞投行上缺乏熱情。

 

同時,印度對參加亞投行建設也不積極。不過,不久前印度財政部有官員稱,印度可能會加入中國倡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前提是印度圍繞這家多邊銀行控制權的顧慮得到解決。事實上,印度未來10年需要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而現有的資金缺口顯然不是靠一個亞洲開發銀行就可以填補的。作為大量基礎設施項目亟待上馬的印度,想必現在還不急於將加入亞投行的路徹底堵死,還需要為加入亞投行而討價還價。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期間,印度總理莫迪雖然表示印方“將研究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印度方面對亞投行還僅限于“研究”,頂多算得上是態度積極。

 

不過,參加亞投行的吸引力還是無法阻擋的,8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蒙古簽訂聯合宣言,蒙方宣佈將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參與亞投行建設。在9月中旬出訪斯裡蘭卡時,習近平也邀請斯方參與亞投行建設。從目前獲得的響應來看,亞投行建設總體上樂觀,其開張可期,但後續發展也會有諸多挑戰。(白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本文由今日中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