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相聚 亞歐融——李克強總理訪歐前瞻

新華網北京10月3日電(記者尚軍陳二厚田棟棟)秋天,收穫的季節。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踏上年內第二次歐洲之行,9日開始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

 

此次訪問對於深化中國與往訪國關係,擴大中歐務實合作,推動亞歐對話交融具有重要意義。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李克強總理6月訪問英國和希臘之後,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今年對歐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動,“深耕歐洲”期待在秋天結出纍纍碩果。

 

定期會晤牽引雙邊關係

 

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分別出席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和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而在意大利米蘭召開的亞歐首腦會議也是兩年一次,定期會晤外交是此訪的一大特點。

 

“像定期會晤這種機制化的外交方式,在中國的總體外交戰略佈局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保證外交政策有戰略、有方案、有計劃、有規矩地實施下去,”外交學院副教授熊煒如是説。

 

從雙邊層面來看,中國已與俄羅斯、德國、波蘭、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建立了總理級的定期會晤機制。這種機制能定期召集雙方政府“集體辦公”,高效地達成一致,對雙邊關係發展起到牽引作用。同時,兩國總理“常相聚”也體現了雙邊關係的緊密程度。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雅科夫·別爾格爾指出,俄羅斯與中國建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這在俄對外關係中是獨一無二的,充分説明瞭俄中關係的高度緊密和特殊性。

 

中德和中俄關係目前分別處在各自最好的歷史時期,兩國關係的高速發展得益於雙方領導人對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和彼此戰略利益的高度契合,也得益於以定期會晤為代表的機制化設定。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亞洲部項目經理容愷樺説,總理級的定期會晤將不斷密切中德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有利於及時化解分歧,避免演變成激烈的衝突,這種磋商對於加深互信也是至關重要的舉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認為,與不定期的應急式磋商相比,定期磋商優勢明顯。

 

“在定期磋商中,雙方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做規劃,就今後很多問題達成高度共識,而且願意著力去推進,”他説,“另外,總理級定期磋商還體現了效率。雖然各部門之間也會有對口的磋商機制,但多屬於工作層面,處理局部問題,而總理級、政府級別會議可以當場拍板。”

 

李克強總理此訪預計會有多名部長隨行,德國和俄羅斯方面也會有相當數量的部長對接。毫無疑問,這樣的機制將極大地提高雙方溝通的效率,加深兩國領導人的了解和信任,提升兩國合作水準,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向前發展。

 

亞歐交融期待中國方案

 

兩年一度的亞歐首腦會議,今年已是第十屆。這次是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首次出席,也是今年我國重要的多邊外交活動之一。

 

1996年,首屆亞歐首腦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標誌著跨洲對話的亞歐會議正式成立。如今,亞歐會議作為聯接亞歐國家的重要平臺,發展迅速,有著20個亞太成員和31個歐洲成員,經濟總量超過全球一半,人口總量約佔全球六成。

 

作為創始成員,中國歷來重視亞歐會議,將其視為鞏固周邊、拓展空間、平衡亞太和亞歐兩個發展方向的重要平臺,併為亞歐會議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每屆亞歐首腦會議,中國都會派總理出席,從未缺席;中國是在亞歐會議中提出務實合作倡議最多的成員之一;中國是舉辦亞歐會議部長級會議最多的國家……這些都充分説明中國在亞歐會議中扮演了積極、重要的角色。

 

崔洪建説,中方希望亞歐會議不僅僅作為一個論壇,而是發展成一個常設機制,為密切亞歐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李克強總理預計在本屆首腦會議上將重點宣介中國和平發展、包容發展的理念和“一帶一路”構想,利用這個平臺推動、深化亞歐合作,增進亞歐互信,提升亞歐地區互聯互通水準,促進可持續包容發展,為解決全球和地區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崔洪建説,此次亞歐會議為“一帶一路”構想有機融入亞歐合作提供了契機。如果亞歐能在經貿、交通、政策、規則和標準等層面進一步加強協作,一方面能夠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還能創造出新的合作領域。

 

作為東道主,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今年6月訪華前表示,他非常認同中國提出的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想法,這是加強東西方文化、政治聯繫的好機會,他將利用在米蘭主持亞歐首腦會議的機會,為歐盟國家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共謀發展作出貢獻。

 

同樣是在意大利,李克強總理還將訪問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併發表演講,闡述中國的農業政策和糧食安全,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

 

創新務實推動大國外交

 

此次訪問的三個國家都是歐洲大國,其中德國是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首次兩度訪問的國家,對俄羅斯和意大利則是李克強總理首訪。

 

對於中國外交來説,大國是關鍵。這些“首次”反映出中國政府致力於發展與這三國的關係。李克強總理此訪將是一次以創新和務實為著力點,運籌大國關係的重要訪問。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認為,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德合作無論從廣度、深度來看都超過了中國同其他歐洲國家的合作,對中歐關係起著引領和標杆作用。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10月李克強總理訪德,如此密集的高層互訪在中德關係史上並不多見。

 

在梅兆榮看來,李克強總理此訪將推動中德在經濟、技術、貿易各個方面的務實合作,特別是在創新領域。雙方有望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中德政府磋商的主要內容是制定一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綱領,包括經濟、技術、人文交流等領域。綱領中比較突出的是強調中德要建立創新合作夥伴關係,”梅兆榮説。

 

在俄羅斯,李克強將出席一個以開放式創新為主題的論壇。對於中俄關係,別爾格爾用“歷史最好時期,沒有之一”來形容。他認為李克強總理此訪將為兩國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預計兩國會在能源、高鐵和金融等領域達成新的共識,政治合作和國際問題合作方面也會有諸多亮點。

 

在米蘭理工大學副校長朱利亞諾·諾奇看來,意大利和中國的關係正處於“關鍵轉捩點”,從債務危機中剛剛緩過勁來的意大利尤其期待中國企業擴大對意投資。

 

“意大利是歐盟內部重要國家,對於中國來説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領域。意大利地理位置很重要,輻射地中海、北非、西亞等,可以帶動中國與其他南歐國家的關係。因此,中意關係不僅僅具有雙邊含義,也具有地區含義,”崔洪建説。

 

常相聚,亞歐融。李克強總理的金秋之行將進一步充實中國與往訪國務實合作的內涵,為亞歐合作注入新活力,成果可期。這不僅有利於中、德、俄、意各自的經濟發展,也會為亞歐地區的穩定和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參與記者黎藜、許可、黃尹甲子、駱珺、劉紅霞、馮玉婧、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