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香港七成公屋居民拒購新居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11-08 10:24:3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公屋居民表示不會購買新的居屋樓花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新居屋快將推出,為研究公屋家庭對購買新居屋的意欲,公屋聯會于本年度9至10月期間,以街頭隨機抽樣訪問形式成功訪問了1216名公屋居民,發現只有約四分之一的300名公屋住戶願購買新居屋。
在是次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公屋居民表示不會購買新的居屋樓花,當中佔整體受訪者的六成一,而只有約兩成居民表示會購買新居屋,有一成的受訪者表示無意見;結果反映現時公屋戶購買居屋的意欲仍然很低。
至於公屋戶的可負擔能力方面,調查發現只有約兩成公屋戶有能力負擔200萬元以上的居屋。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的公屋戶只能負擔200萬元以下的居屋。但今年底預售的樓花,按市值七折後,最少亦約為190萬元,遠遠超過公屋被訪者的負擔能力。
公屋聯會副主席文裕明表示,要推動公屋流動,就要設法提高住戶的負擔能力,房委會需要實施或恢復過去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直接降低售價、提供按揭資助等的措施來協助公屋居民上樓。
另外,結果又發現了購買居屋的意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當中,有近38.2%年齡介乎18歲至35歲的受訪者表示“會購買新居屋”,其次36歲至45歲則佔32.1%,而46歲至60歲就只佔24.4%。結果顯示青年人的購買意欲較其他年齡組別的為高。反映上一代的公屋戶安於現狀,而年輕的新一代則會把置業成為安居的最終選擇。
文裕明補充説,現今的房屋政策,把年輕人放于供應的末端,甚至是拒于門外。房委會售賣新居屋亦沒有給年輕單身人士名額,更説不上有其他的資助措施。他建議政府可以進一步延長居屋的供樓期,以近乎“以租代供”的形式來協助年輕家庭購買居屋單位。(中新網11月8日電)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