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孔廟那些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12-25 09:26:44 | 來源: 福建日報 |
氣勢恢宏的台北孔廟大成殿。
近年來,台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台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台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長者對面端坐著八九個小學生,一字一句跟讀,清脆的童聲很遠都能聽見。看到這番情景,不僅讓記者想起台灣作家龍應臺的一句話:“在台南,當你真正深入下去就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一脈相傳。”
台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介紹説,台南孔廟是全台灣最早的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1664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便開始在台灣實施傳統的規章制度、文教禮儀。在其部將陳永華建議下,于1666年在台南建立了全臺第一座孔廟,致力於傳播儒學文明,培養人才。“由於在此之前,台灣沒有比較正規的文化教育設施,所以台南孔廟的建立標誌著儒學正式進入了台灣。”蕭淑貞説,興建孔廟、崇文重教,鄭成功父子當時的作為,實際上是要保留與中原一脈相承的聯繫,是要存留中華文化的根。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將“台灣府學”設立於此。於是,台南孔廟成為台灣人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因而有“全臺首學”之稱。如今,台南孔廟的大成殿內仍懸挂著許多清代皇帝欽賜的禦匾,其中有康熙的“萬世師表”、乾隆的“與天地參”、咸豐的“德齊幬載”等。
歷史上,台南孔廟共歷經30多次修建。蕭淑貞説,台南孔廟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時,不僅購買泉州石材,還聘請泉州名師精雕細琢,再運到台灣組合安裝,並增設泮宮坊、府學署等,形制與泉州府文廟幾無二致。
如今,泉州府文廟與台灣各大孔廟之間的交流依然十分熱絡。2008年10月,台灣孔子文化節舉辦隆重的開筆儀式,由泉州府文廟致贈台南孔廟的“開筆石”閃亮登場。2009年12月,海峽兩岸一百多名儒學專家和山東曲阜孔廟、台南孔廟等知名孔廟的代表匯聚泉州,參加首屆閩臺孔廟保護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泉州府文廟與台南孔廟共同簽訂交流合作協議書。
閩臺合建台北孔廟
換上唐裝,依序穿過黌門、禮門,並以金盆水泉洗手,代表洗滌舊習,隨後進行鑽桌腳儀式,代表學會謙遜與忍耐,最後再由父母為禮生進行戴冠加笄等儀式,從而宣告成人……
12月7日,在台北孔廟大成殿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成人禮”熱鬧上演,95位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交換生,依古禮向孔子行禮鞠躬,切身感受中華儒學文化之美。
“自2006年以來,台北孔廟累計為1000多名外籍學生舉行了成人禮儀式,希望借由這類活動,帶動社會重視成年禮的傳統文化,並向全世界推廣儒家文化。”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陳彩虹告訴記者,台北孔廟每年還會舉行春、秋兩次祭孔典禮,讓民眾了解中華文化在教育上的師道傳承,讓儒學思想更廣泛地引導社會。
在閩臺文化交流的長河中,儒學文化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台北孔廟于大龍峒開工重建,它從設計、督工,到建造乃至祭典禮制的形成等,都與福建淵源頗深。”台北知名文史專家莊永明説,當時台灣沒有新建孔廟的經驗,所以台北士紳辜顯榮、陳培根等人決定邀請唐山師父來建造;由於泉州名匠王益順曾修建過艋舺龍山寺及新竹城隍廟,其設計頗為眾人賞識,於是就聘請他擔任台北孔廟的總設計師,負責設計與建造工作。據考證,王益順完全是依照泉州府文廟的建築風格設計台北孔廟,就連木石也都運自福建,包括泉州白石及青草石,雕刻十分精美。
“歷史上,台北孔廟與福建文廟淵源深厚,體現了兩岸深厚的文化聯結;在未來,我們也希望與福建孔廟多往來、多合作,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陳彩虹表示,台北孔廟對於儒家文化的傳承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在文化傳播和觀光行銷方面也有許多經驗,包括拍攝4D影片、舉辦“拜師禮”等活動,希望能與大陸的業者分享。
歲月流轉,閩臺兩地的孔廟雖然沿著自己的軌跡發展,但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的使命卻從未改變。(記者劉深魁文/圖)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