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最大公約數”是尋求兩岸和解共榮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12-26 10:23:04 | 來源: 環球時報 |
“台灣‘太陽花’運動後,兩岸關係進入盤整期,”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制度化協商受到影響,國民黨推動兩岸關係往前走的動力受到挫折。美國表面上樂見兩岸關係的改善與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但實際上,美國試圖強化對台灣的管控,最近對臺的表態與動作越來越公開化。
台灣政治版圖的劇變、美國介入兩岸事務的動作頻頻,這會導致兩岸對抗加劇,甚至重回李登輝、陳水扁那個時代嗎?趙小卓認為,這幾年,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在變,島內朝著“急獨”方向走的苗頭或許會有,但很難。
“不僅國民黨認為沒有對抗大陸的本錢,連民進黨也不可能在現在這個階段就主張兩岸對抗。”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張世賢25日對《環球時報》説,目前島內“綠色政治板塊大增”,確實已經有了“兩岸關係趨向緊張”的情況,但這種“趨向緊張”卻不代表兩岸會回到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的那種“對抗性緊張”,因為“尋求兩岸和解、導致兩岸共榮”,是台灣民眾真正的“最大公約數”。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陸委會”25日公佈民調顯示,8成受訪者認為兩岸應持續進行民間交流,超過7成支持兩岸持續透過制度化協商處理兩岸交流問題,65.3%支持當局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的政策。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雲之約”海外臺胞雲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台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代化與台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