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援力度空前踐行正確義利觀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29 16:41:13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劉斐王迪王建華)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中國踐行“弘義融利”的正確義利觀,涉外援助和支持的資金數量、品質呈現出空前的增長、優化態勢,這深刻影響著國際體系與世界格局。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切實落實好正確義利觀,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
通過梳理中國領導人2014年外交成果清單而作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新承諾的較大規模對外援助和支持的資金額度總計逾1700億美元,包括無償援助、開發性基金和優惠性質貸款。
例如,額度較大的對外無償援助有,向東盟欠發達國家提供30億元人民幣,向非洲國家提供1000萬美元,等等。
中國承諾的各類較大規模涉外貸款項目包括,300億美元的對非洲國家貸款額度,200億美元的中拉基礎設施專項貸款額度,100億美元的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優惠性質貸款額度,200億美元的對南亞國家優惠性質貸款額度,100億美元的對中東歐國家專項貸款額度,100億美元的對東盟國家優惠性質貸款額度,10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專項貸款額度,50億美元的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貸款額度,超30億美元的對蒙古國企業貸款額度,等等。
中國倡導或支持設立的各種開發性基金則有,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50億美元的中非發展基金,50億美元的中拉合作基金,30億美元的二期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30億美元的對中東歐國家投資基金,5000萬美元的中拉農業合作專項資金,等等。
中國新承諾的對外援助資金主要分佈于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建設、可持續發展、減少貧困等領域,而發展中國家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南亞、非洲、拉丁美洲、中東歐是援助的熱點區域。
與此同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階段,新型工業化進程正在加快推動,而受中國援助最多的亞非拉地區多數國家則處於工業化剛剛起步,或者尚未開展的階段。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李智彪説,中國與受援國家擁有廣泛的可對接利益結合點,中國的工業化經驗很適合受援國家借鑒。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擴大、結構升級以及對外經貿交往的更加深化,未來與貿易、投資關聯的援助將會更多,並將在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對外援助的可持續性。
中國于2014年7月發佈的對外援助白皮書對“可持續性”進行了充分闡釋。其中,2010-2012年的893.4億元人民幣對外援助金額中,44.8%投入于經濟基礎設施,而27.6%投入于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此外,儘管成套項目建設和物資援助仍是中國主要對外援助方式,但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增長顯著。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所長王濼説,中國的對外援助著力於為受援國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幫助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本國資源,築牢發展基礎,使之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展的道路。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儘管已實現了經濟總量的跨越式發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但由於近現代時期的工業化基礎相對薄弱,到2013年底仍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
然而,中國在堅持自身發展的同時,承諾持續增加對外援助投入,進一步優化援助結構。可以説,中國的對外援助金額正在呈現出“爆髮式”增長趨勢。
儘管發達國家在對外援助絕對值上仍居世界前列,但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最近五年來,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官方開發援助資金僅維持“相對平穩”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龐中英錶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上升,對外援助資金絕對值自然會增加,這是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體現。同時,不斷加大對外援助力度也是中國加深與亞非拉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外交關係的必要之舉。
中國對外援助因應著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時代要求,反映著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並堅持以自己的節奏肩負大國責任,回應世界的需要。
龐中英錶示,“義利兼顧”的追求是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一貫理念。援助欠發達國家與地區,使其受益,是“義”,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受援國密切經濟關係、實現互惠共贏,是“利”的要求,但不是“自私自利”。
中國提供對外援助,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充分尊重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諾、互利共贏”是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原則。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發達國家的國際援助普遍帶有政治、戰略目的,或附加各種條件,包括傳統的排他性條款和諸如“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等專門條款。
王濼表示,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援助是一種南南合作,受援國擁有學習中國經驗模式後自主選擇的權利,中國的發展模式只是提供的一種借鑒,並非強制推廣。
中國正攜手廣大發展中國家,努力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並以自身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將更好地利用世界機遇,同時也讓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國機遇,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