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正改寫全球經濟版圖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29 09:46:3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聽不到陣陣駝鈴,看不到漫漫黃沙,取而代之的是縱橫交錯的高速鐵路和公路,淩空飛翔的大型航空器,鳴笛起航的遠洋輪船,四通八達的互聯網絡……一條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精神的現代陸海新絲路——“一帶一路”正在建設中。自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後,目前,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資源正緊鑼密鼓地落實,國際社會也積極響應。
經濟位次上升必然選擇
古代絲綢之路由當時富裕的中國開闢。今天,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中國再次打造這條新絲路。專家指出,建設這條世界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旨在從海陸空三維貫通中國東中西部以及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使圈內近6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未來沿線各國將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應對金融危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方面優勢互補,休戚與共,其整合輻射作用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深遠影響。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説,中國現在的資本輸出規模已經接近或是超出了我們引資的規模。中國而今是一個從資本到産能到人才各方面都需要走出去的國家。這是成為大國的必經之路,意義堪比加入世貿組織。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是一個兼具內外的戰略選擇。專家分析,從內部看,中國現在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産業面臨轉型,存有過剩産能,但對有些基礎設施建設欠缺和需要改善的國家而言,中國的過剩産能正是這些國家急需的。同時,中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用外匯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産能,是一項利人利己的好事。
對外部而言,通過“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的有機串聯,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使各國在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中獲得自身的利益。
穩步推進“五通”建設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首提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提出應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指明瞭“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方向。業內人士指出,“五通”建設相輔相成,以政策溝通和道路聯通為先導。
思路明確,行動穩步推進。“一帶一路”連續兩年列為中國下年度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同時,在一年的時間中,還推出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資源:今年4月,我國提出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想;10月,亞洲21個國家簽署了籌建亞投行的備忘錄;11月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中方宣佈出資設立絲路基金。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06.1億美元和80.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3%和31.5%。
據悉,商務部下一步將從五方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抓緊制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經貿合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聯互通水準的提升,構建覆蓋各國的基礎設施網絡;引導企業加大對沿線國家投資力度,建立一批産業園區;進一步提高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水準。
惠及四鄰形成全球新高地
“一帶一路”得到周邊國家積極響應。一年來,已經有沿線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參與,並願同各自的發展戰略相互對接。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構想,能夠促成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使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建立聯繫,共享不同的貨物和産品,達到共贏。”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表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全力支持的原因。”
對於“一帶一路”能給沿線國家帶來的收益,中國人民大學相關課題組總結稱,將為各國完善道路、油氣管理、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支持;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線;促進國內商品市場的豐富,擴大對外貿易額;獲得出海口,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經濟;形成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的動力,以增加外來投資;進一步密切與外部世界尤其是與中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繫等。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六成,經濟總量近三成,專家指出,無論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走廊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深遠影響。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説,“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積極參與21世紀全球治理和區域治理頂層設計,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體現。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