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事件:避而不談的才是癥結所在 平等只是幻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04 09:52:21 | 來源: 錢江晚報 |
40年前,美國黑人的貧困率為30%,今天仍為28%——平等只是一個幻覺
黑人、白人相互感到“不平等”
政府媒體長期對黑白矛盾噤聲
北美當地時間11月24日,美國聖路易斯市當地陪審團對8月9日開槍打死手無寸鐵黑人青年邁克爾·布朗的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作出“不予起訴”裁決,引發了全美範圍內此起彼伏的抗議浪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些極端不滿的黑人和平權主義者,包括政府、媒體,甚至部分支持抗議的團體和人士,都盡可能對“黑白矛盾”這一話題避而不談。
事實上這樣的避忌在美國由來已久,近年來,許多人似乎總是憚于直接談論黑白矛盾、族裔衝突,甚至約定俗成地用“非洲裔”這個實際上很不科學的專稱,去置換容易“撮火”的“黑人”一詞。
問題是,族裔間的隔閡並非避而不談就能視而不見——甚至不妨説,避而不談的往往恰是最棘手癥結之所在。
正如一些平權組織所指出的,美國黑人收入普遍低於白人,失業率兩倍于平均水準。德國之聲報道稱,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個幻覺”——1974年美國黑人貧困率為30%,而40年後的今天仍高達28%。2013年的皮尤調查發現,70%的黑人感覺到受白人警察歧視,而同期蓋洛普民調顯示,25%的18-34歲美國黑人稱過去1個月裏曾遭警察不公平對待。在弗格森,85%被警察叫停檢查的摩托車騎士是黑人,當地黑人被捕率也是白人的兩倍。
有這種“不平等”感覺的不僅是黑人,事實上白人也對黑人的“入侵”、對黑人所受到的“特別關照”感到不公。弗格森事件中,白人一方更多強調黑人的“打砸搶燒”,甚至組織“自衛隊”義務替人看家護院,由於警察威爾遜被解職並喪失許多福利,一些“基金會”為他募集了據《每日郵報》稱多達上百萬美元的捐款——當然,這些“基金會”也不會自稱是“為了白人”。
白人社區槍支彈藥銷售量劇增
因種族隔閡不安全感現“自衛團”
如果説,20年前的辛普森殺妻案裁決,當時的媒體和評論家至少還願意普遍性地討論族裔隔閡問題,那麼如今這種對“膚色問題”退避三捨得謹慎,恰表明問題變得更深刻了。
作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奧巴馬本人倒是坦率得多:在11月24日當天的電視演説中,他坦言美國存在“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遺産”,且警察和有色人種社區間的嚴重不信任“並非弗格森一地、而是全美國的一個問題”。然而這位被部分平權人士譏諷為“膚色黑一點的白人總統”的美國總統之所以敢於如此直面族裔隔閡問題而不再兜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久前中期選舉的慘敗,令只剩兩年任期且無連選壓力的他無需再因顧及“政治正確”而三緘其口,但也正因為中期選舉的失敗,在餘下兩年任期內,這位總統已成“跛腳”,就算敢於指出癥結所在,也恐喪失了動手術刀的能力。
有報道稱,弗格森事件發生後,一些國際極端組織紛紛借題發揮,試圖拉攏失落的黑人,使他們和美國政府對立,但這種嘗試迄今並未收到多少實效。事實上,相對於上述威脅,美國社會內部對族裔隔閡不舒適、不安全感的增加,以及因此所採取的某些“自衛”措施,才是更大的隱患。
有報道稱,弗格森事件在當地引發騷亂後,周邊多個白人社區槍支彈藥銷售量劇增,聖路易斯附近的聖彼得靶場也擠滿了“臨陣磨槍”的人,這些連同弗格森鎮白人社區內出現的“自衛團”在內,都表明不僅黑人,部分白人也因為這種對族裔隔閡而産生的不安全感,開始採取“自己的方式”自衛,而不再相信法律和選舉可以保護自己——而這些報道更多見諸法新社、路透社和德國之聲等外媒,更多當地媒體仍在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著。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