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安倍式“正常國家化”走不通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2-24 10:58:01 | 來源: 解放軍報 |
“忘記歷史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安倍的“正常國家化路線圖”註定是一條不歸路
繼2013年底公然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達沃斯年會期間,將當下日中關係與一戰前的英德關係作比,再度招致國際社會一致譴責。
借議論百年前的英德關係“移花接木”,烘托緊張氣氛,從而將輿論焦點從近現代日本的侵略原罪引向當前的“中國威脅”,由此為推動修憲強軍、實現“正常國家化”找到政治工具,這就是安倍通過“歷史比較論”想要達到的目的。
然而,安倍的“正常國家化路線圖”充滿悖論,為歷史翻案只能使世界輿論進一步聚焦日本的過去。“忘記歷史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安倍的“正常國家化路線圖”註定是一條不歸路。
安倍上臺一年有餘,日本國家整體發展思路、戰略在明顯蛻變。日本對“正常國家化”目標的追求已有20年,圍繞成為什麼樣的“正常國家”以及用何種手段成為“正常國家”一直爭論不休。安倍以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兩個關鍵問題:日本要成為包含“軍事正常化”在內的“正常國家”,不再回避以軍事手段實現這一目標。
剛剛過去的2013年在日本被稱為“軍事複國元年”,安倍內閣以所謂“安保三箭”——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等3份安保文件以及為之提供法制、機制保障的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定秘密保護法》,完成了戰後日本安全戰略的重大蛻變。戰敗近70年之後,安倍試圖讓日本重新成為“能發動戰爭的國家”。在2014年新年講話中,安倍宣稱“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剛開始”,這意味著他要在以“修憲強軍”與“美化歷史”這兩條主線強推政治右傾化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一個戰敗國恢復“正常”身份的努力能否成功,要看其“正常化”目標的設定、戰略路徑的選擇以及相關條件是否具備。安倍內閣在矢口否認侵略歷史的同時,對鄰國採取強硬對抗政策,嘗試以“軍事崛起”擺脫戰後束縛,嚴重衝擊亞太地區穩定,將地區國家關係推向分裂與對抗的邊緣。自安倍上臺以來,東亞原本良好的地區合作勢頭遭遇阻力,中韓兩國與日本的關係陷入僵局。面對安倍領導下的日本,國際社會對它的“正常國家化”當然不放心!
安倍路線正在把日本引向整個國際社會的對立面。2013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要求日本領導人正視歷史、深刻反省,而安倍內閣對此戾氣十足,強烈反駁。這不禁令人聯想到1933年,日本獨霸中國東北受到國際社會批評後“憤而退出”國聯的歷史一幕。在2014年的今天,在安倍的領導下,日本似乎要再次站到世界的對立面。
安倍領導下的日本,似乎在重演一戰前德國、二戰前自身的覆轍!這必須引起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警惕,防止人類再次被拖入戰爭的深淵!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2025-09-11
- 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中方不接受菲律賓所謂的“抗議”2025-09-11
- 國家林草局公佈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2025-09-11
- 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9月17日至19日舉行2025-09-11
- 央視快評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注入新動力2025-09-11
- 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 位居全球第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