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國內電影圈工作現狀:拍攝超負荷、人才短缺

2月19日至22日4天之內,國內有5位影視名人離世,其中包括3位導演。連續的變故令許多人感到震驚,紛紛表示痛心與哀悼。不少圈內人感慨導演也成了高危行業,告誡業內要重視導演群體的亞健康問題。“工作超負荷,綜合壓力集中在導演身上,需要行業自身和社會關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呼籲還在奮鬥的導演們要保重身體,“中國電影的路還很長,電影需要你們!”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認為,導演高強度的工作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製片方為了降低製作成本,拼命壓製作週期,導演時間緊,片期和經濟的壓力就大。另外,現在中國電影專業化程度不夠,劇組不規範,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基本上還停留在一個作坊式的階段。所以導演除了藝術創作之外,還需要管很多方面的事,承擔太多職能,導致壓力過大。”拍攝超負荷

 

影視導演李晨愷告訴記者,導演行業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辛苦程度巨大,通宵達旦熬夜、深入環境惡劣的地區拍攝是家常便飯。“有時候趕進度拍攝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沒日沒夜地加班,演員拍完了就可以回去休息,而導演基本上是從頭盯到尾,所以連續幾個通宵不睡覺是經常的事。”李晨愷説,有的劇組為了省錢,會把生産80天的週期壓縮到60天或者40天,把2天的進度放在1天拍,“那麼導演就要跟著通告連軸轉。”有時候為了搶場景,也需要白天黑夜不停地拍,超負荷的工作對體力和腦力要求很高。

 

經濟壓力大

 

李少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導演群體的壓力不但來自社會、藝術創作,還有市場經濟等各方面。“對於導演來説。如果他的片子賣不出去,那以後就沒人投資了,所以他要考慮如何把片子推上市場。”她舉例説,有些導演自己想拍電影,他就要到處求人投資,甚至自己掏錢。比如這次獲得柏林金熊獎的刁亦男作品《白日焰火》,其劇本寫出來已經有8年了,就是因為投資沒有到位,直到現在才拍攝完成。

 

難捨心頭好

 

對於壓力,曾執導《婆婆來了》等作品的梁山持樂觀態度:“其實導演這個行業也有很多長壽的,像湯曉丹、陳鯉庭都活到100多歲,關鍵看你怎麼排解。”他説,對於這個工作,自己不覺得苦,“我就覺得挺開心的。現在人人都在喊工作壓力大,對於導演來説,項目壓力,像搶演員、趕進度這種,最後都能扛過去。這個工作對於我來説是興趣所在,導演的工作不是那種枯燥的機械的重復,是帶有創造性的。它影響著社會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的喜怒哀樂,很有意義。總之,這是比較快樂的。”

 

製片人伊蓮認為,目前我國國內沒有那麼多高素質的製片人,人才短缺是一個問題;加上現在市場機制的不健全,導致業內發展不平衡,有些人吃不飽,有些人撐死,“這只有等市場逐漸成熟起來才能徹底解決。”

 

【相關連結】

離我們而去的他們……

 

●2月19日淩晨,原長影著名導演、電影藝術家孫羽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他曾在《黎明的河邊》《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等多部影片中有過精彩表演,1982年他執導了電影《人到中年》,將一代中年知識分子的困境與崇高精神表現得入木三分。

 

●20日下午,電影《卡拉是條狗》導演路學長猝然離世,年僅49歲。

 

●21日,擁有“南方第一剪”美譽的知名剪輯師藍為潔離世,享年86歲,作為剪輯大師她曾剪出《巴山夜雨》《城南舊事》《苦惱人的笑》《南昌起義》《廖仲愷》等多部經典。

 

●同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著名攝影師,《何日彩雲歸》《便衣警察》攝影師武寶智去世,享年75歲。

 

●22日,導演袁牧之的女兒袁牧女也因心臟病猝發去世,年僅57歲,曾執導電視劇《南唐遺事》《母女情》。4天之內,華語影視界共有5位影視名人離世,這樣的事情近年從未出現過。(記者 張藝 實習生 施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