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代表:三方面入手改善醫患關係緊張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3-10 11:07:33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網訊,據香港中通社3月9日報道,針對內地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改進意見,並指香港可以在內地醫改過程中“做得更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眼科醫生林順潮特意帶來了相關議案,希望用自己的經驗為解決內地醫患關係“提點建議。”
首先,改進醫生待遇“到合理水準”。林順潮對比指,“在香港以及國際通常情況,醫療收入的80%是歸醫務人員,但內地的醫生只拿到20%,基本工資這麼低,就只能靠多檢查、收紅包、以藥養醫等不良做法來補貼,這就讓病人減少了對醫生的信心的尊重。”
其次,是加快內地醫務人員的培訓機制。“以做白內障手術為例,香港或者美國,是畢業做實習醫生接受培訓一年後開始做白內障手術,在美國三年後就能拿到文憑獨立手術了。但在內地,三年碩士、三年博士,然後再培訓,久的要五年才能開始手術,這個差距很大。”林順潮説,因此內地醫院手術醫生的數量進展,醫生壓力大、時間緊,沒有時間與病人溝通。
而在病人方面,除了要有基本的法律常識,還應改正“找你看病你就得看好”的理念,“有些複雜的手術確實會有意料不到的情況,病人和家屬要明白。”
林順潮説,手術後若確實出現糾紛,還應該有獨立的第三方解決。“以香港為例,醫管局就是有權利、有公信力的機構。”林順潮指,若遇上不適合在醫院自行解決的較大糾紛,內地應設一個獨立的、有公信力的機構作為第三方:“他們有調查權、甚至有權吊銷醫生的牌照。這樣病人會主動需求第三方的幫助,而不是在醫院鬧。”同時,考慮到理賠需要,內地的保險政策也應有配套。
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彬建議,應破除以藥養醫的現象,並把醫、藥分開,推行透明的醫院收費制度;推行管辦分開,探索推行建立理事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推行聘用制度及崗位管理制;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提高醫務人員專業操守及待遇。
他還指出,內地推進醫改過程中,香港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在與廣東的深入交往大方向下,香港是否具備條件與內地産生互動,配合推動醫改的同時,也能把握機會,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為國家醫改做出貢獻?”
陳振彬建議,可通過CEPA及放寬社會資本的醫療機構準入等政策內容來實踐,並考慮兩地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及醫療文化的相互協調和統一。(王小垣)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