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民族主義者”的病態自戀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3-07 11:20:18 | 來源: 新華網 |
《日本時報》網站2月27日刊發題為《日本奇怪的自戀》一文,作者為日本北海道大學政治學教授山口二郎。文章稱,日本傳統價值觀肯定包括謙遜。這種美德認為,自我吹噓是可恥的。但是高呼尊重傳統的日本民族主義者卻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自戀。
由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烈支持這些人的任命,所以他恰恰就是不成熟的自戀的象徵。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會長説其他國家在戰爭時期也設置慰安婦,由此來為日本二戰時期的“慰安婦”體制尋找合法性。該公共廣播電視臺的另一名高管則用他的修正主義史觀否認日本在戰時的侵略行為。這些人的言行意味著,自戀在日本成了一種時代精神。
渴望為自己打造正面形象的日本政治領導人也傾向於在教育和經濟領域支持全球化。
該如何解讀存在於這些人身上的這種奇怪組合呢?
在教育領域,培養全球化人才是時髦用語。從小學到大學,日本的各種院校都忙著響應號召,以製造更多能在全球環境中工作的日本人。英語課將成為小學課程的一部分。日本高校的教師則需要用英語對學生授課。
這些舉動的背後是一種認識,即日本在全球競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是因為日本人英語欠佳。
基於一種簡單信念,學校的課程遭到干預。這種信念就是,如果學校提供更多英語課,日本年輕人的英語水準就會提升。
首先,語言是一種思考工具。如果一個人只能用有限的詞彙思考,那麼他自然也只能提出膚淺和簡單的想法。
很多不得不用英語授課的日本高校教師就好比使用海棉球而不是網球的網球手。
如果日本似乎在全球化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這是歷史經驗的結果。日本是首個依靠本土語言成功進行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19世紀後期日本引入西方文明之際,一些學界領袖利用他們掌握的有關中國典籍的知識將西方概念翻譯為日本漢字短語。
隨著教育的推廣,日本的文化市場擴大了。日語書籍的出版繁榮起來。日本人變得能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進行抽象和高水準思考了。
積極推動“全球化教育”的日本政府採用的方式是減少培養年輕人思考的時間,而將更多資源投入到讓學生掌握英語方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將英語用作工具。
這種課程讓人聯想到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當時政府建造了西方風格的鹿鳴館,以便在東京承辦各種派對和舞會。為了讓日本加入西方大國的行列,政府利用這個建築教一些精英人士如何穿西裝跳舞。政府的想法是,如果他們穿西裝跳舞,他們就能更好地吸收西方文明。
如今政府的表現意味著,它繼承了這種思維方式。它認為,如果日本年輕人掌握一些英語技能,日本就能自行全球化。
以鹿鳴館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化政策引發了民族主義反應。這種反應最終導致日本覺得自身優越于其亞洲鄰國。
在如今的日本,在適應全球化方面反應過度和排外的民族主義的崛起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