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中國內地買家開讀新課程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4-11 15:52:57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網香港4月11日電(記者 牛琪)直到第二天,梁曉新還在後悔香港蘇富比拍場裏錯失的“小可愛”——一件100萬港元落槌的清代琺瑯器,他只叫到了80萬。
這位多年來專業幫助國內收藏者在境外購買藝術品的資深經紀人,將“商業秘密”保護得十分週到。但他仍然透露,今年的香港春拍上,其購買規模保持了基本穩定。
這只是中國內地買家不斷涌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其中一例。來自法國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120.5億美元,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購買了價值超40億美元的藝術品,以國別而論,中國連續第4年位居第一。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的拍賣現場,也許可以為此添加注腳:當中國瓷器新紀錄誕生時,響起的不僅有熱烈掌聲,還有各種內地方言所發出的議論與讚嘆。
“內地買家數量增加是一定的。”幾乎參加每一場國際大拍的梁曉新發現,與5、6年前相比的新變化是,一些30歲出頭的年輕人開始涌向國外拍賣會。
買家的工作背景也在發生變化。中國嘉德中國書畫部總經理郭彤發現,從最開始的金融業,到後來的房地産業、能源業,最近一兩年,做實業的買家開始多了起來。
“這些新的買家和老一撥買家的構成並不一樣,他們在審美情趣、購買心態以及對國際市場的認知能力上,都有很大差異。”梁曉新説,“這是一個新與舊的交替。”
4日起開始的香港春拍可見端倪。在蘇富比、保利和嘉德的各個拍場,捧著圖冊和競價牌的內地買家穿梭其間,緊緊跟隨心儀物品。花甲老者已不多見,更多的是年輕面孔。
“但無論新或老,目前內地買家仍然以投資和保值作為首選目的,純粹作為收藏的比例在慢慢增加,可惜並不明顯。”梁曉新説,絕大部分新進場的買家基本都把古玩作為投資,甚至作為資産配置的新方式。
據香港永寶齋齋主、著名收藏家翟健民估計,以投資為目的的內地買家,至少佔到60%。
“內地的一些買家也喜歡藝術品,但他更要考慮所購買的藝術品將來是否具有升值潛力。”翟健民説。
有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存在一定的投機和盲目成分,並非像西方發達國家主要依靠理智的收藏家群體支持。
“但2005年後,藝術品的價格讓人不考慮投資都不太可能。”郭彤説,“因為以前涉及的貨幣額度並沒有那麼大,現在則不可避免與資金配置發生關係。”
不過,總體基數的增加也在促生和壯大另一類群體。
“內地一些新買家在購買藝術品的趣味和認知上已有很大進步,比較關注物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一些年輕人也開始努力做功課和考證。”梁曉新發現,他們還帶著一些資深的老行家作為顧問。
“説明這批人開始走出原來購買藝術品的心態,審美眼光開始與國際接軌。”他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