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考古展 香港4000多年前女性頭顱骨搶鏡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4-14 16:31:48 | 來源: 中新網 |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局長隨筆》網誌上指,廣東省博物館今年初以來,舉行一個名為“嶺南印記”的考古成果展覽,大受歡迎。展品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提供,除了廣州南越王宮署遺址、出土建築構件和系列文物外,由香港提供的一具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女性頭顱骨,亦成為亮點。展覽將於今年6月至8月,轉往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今年9月至明年1月,轉至澳門博物館舉行。
曾德成:見粵港澳文化聯繫
曾德成昨日以《香港有古可考》為題撰文,指粵港澳合作舉辦的“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全面展示過去數十年來三地考古成果、考古技術的進步、公眾考古的發展,以及匯聚三地重要考古出土文物。市民可回顧新石器時代以來,粵港澳地區在文化上的聯繫,藉此認識嶺南文化底蘊。除了展覽外,三地亦共同編寫一冊圖錄。
他介紹指,展覽中的女性頭骨,是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于1997年,在香港馬灣東岸發現的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墓地中一同發掘。當時發現史前墓葬約20座,掘出幾何印紋陶罐和磨光石器,其中15座墓裏存有人骨,當中只有2具成年男女頭骨能復原。
頭骨助研史前先民情況
曾德成補充指,頭骨特別之處,是女性頭骨拔去了上頜一對門齒。據推斷,是遠古氏族社會一種行為,為研究香港史前先民情況帶來珍貴資料。是項發現更被評選為1997年中國10大重要考古發現之一。2000年,又被選進20世紀“100大重要考古發現”。
他又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指,香港存在數以百計古代文化遺址,但卻只有少數考古學者,香港各大專院校亦無考古專業學系。曾德成預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中國考古聯合研究基地”成立後,將對香港考古學發展有重大學術意義。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賀信2025-09-08
- 外交部談對石平採取反制措施:賣祖求榮只會自食惡果2025-09-08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中秋晚會將在四川德陽舉辦2025-09-08
-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王牌欄目《新聞週刊》:《紅絲綢》播映是俄中文化交流的盛事2025-09-08
- 英雄回家時間定了!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9月12日回國2025-09-08
- 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壯觀月全食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