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首次成功繁殖53隻海馬寶寶
|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4-15 15:58:46 | 來源: 中新網 |

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海洋公園首次成功繁殖53隻海馬寶寶,包括10隻大肚海馬、28隻寬吻海龍和15隻短吻海龍。園方透過控制燈光、水流、水質和食物,培養良好環境讓海龍、海馬交配及讓寶寶棲息。海龍海馬寶寶在野外的存活率低於1%,而今次在園內繁殖的存活率則達到七至八成。
交配似接吻 爸爸懷胎
3批海龍海馬寶寶于3月中開始出生,海洋公園已展開的海龍海馬展覽期,正值它們春夏季的發情期,雄性海龍和海馬會千方百計鼓起肚皮吸引異性,示意自己腹部夠大,能盛載雌性的卵子,以吸引雌性。交配時,雌性將體內卵子透過腹部生殖器傳送至雄性的腹部受精,由海龍海馬爸爸懷胎2至4周,然後由爸爸負責生産。因為海馬交配時要固定位置,所以會以尾巴“拖”著對方和嘴對嘴,狀似接吻。
24小時照顧 七成存活
海洋公園水族部館長鄧耀明説,飼養海龍海馬本身很難,讓它們繁殖及讓寶寶存活就更難,因而要提供一個更穩定的環境。鄧指園方有人24小時照顧牠們, 燈光要小心控制亮度及設保護措施,防止它們升上水面“追光”吸入氣泡死亡;水流不能太強,同時又要做到“生物過濾”,水質要保持良好,水溫要控制在18至22℃內。
食物方面亦很講究,一隻成年海馬每天需進食約1000隻豐年蝦,但每次不能喂太多,要小吃多餐,只有1釐米長的海馬寶寶則只能食輪蟲。為令寶寶更有營養,園方會喂豐年蝦及輪蟲吃營養液。
鄧耀明説,海龍海馬一般壽命2至5年,約一歲成年可繁殖,今次3隻成功誕下寶寶的大肚海馬、寬吻海龍和短吻海龍都是由外國進口,經人工繁殖出生,今次生育均是牠們的第一胎,所以寶寶數量較少,預計1個月後可再生育。
海洋公園透露保育基金正做海馬普查,統計香港海域的海馬數量,已去了30個可能發現海馬的地點,但只發現約10隻,並呼籲市民不要隨意購買瀕危海馬。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