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名家對話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發展

網絡文學給傳統文學帶來哪些衝擊?傳統作家面臨著怎樣的選擇和堅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正在海南參加2014兩岸筆會的多位作家。

 

網絡時代:文學創作發生哪些改變?

 

“有的時候參加會議,很多人坐著無聊的時候,我就坐著看手機上的內容。一次參加活動,我正無聊之時,手機來了一條短信,太太寫道:開會時不要看手機。”知名作家王蒙坦誠自己也有“網癮”。

 

近年來,《甄嬛傳》《步步驚心》……這些題材不同的熱播劇都有一個同樣的“身世”——網絡小説。繼2010年當年明月等網絡作家首次被吸收為中國作協會員,去年又有16位網絡作家加入中國作協。

 

“網絡對傳統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傳播速度、覆蓋面、傳播方式等。”作家韓少功説,以前文學是有門檻和準入的,編輯構建了一個準入系統,編輯看不上就不能發表,現在自媒體時代無所謂發不發表,催生“全民寫作”。

 

“網絡的東西我經常看,上面有一些詩也是可以參考和學習的。”在台灣作家郭楓看來,文學必然要面對大眾和文學精英兩個群體,網絡文學正是滿足了當代大眾讀者的需求。

 

接受採訪的大部分作家表示,網絡時代也給他們的創作帶來了便利,電腦寫作、編輯大大提高了創作效率,他們也開始關注網絡文學的最新動向,玩微信、寫博客,但是依然選擇紙質出版、熱衷閱讀經典文學。

 

傳統和網絡文學:是競爭還是互補?

 

談到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關係,台灣作家季季説,網絡文學即時更新,可以根據讀者喜好改變行文和故事走向,但因要求更新速度,作者和讀者都很浮躁。“傳統文學相對嚴謹,從作者創作到編輯出版,少則一年多則幾十年才能問世,但出版前是否受喜愛卻是未知。”

 

大陸作家方方説,未來網絡文學將越來越有優勢,但是目前網絡文學作品的品質和硬體網絡的便利並不匹配,“一些作者很有才華,但是寫得匆匆忙忙,網絡文學網站應該有機制或模式讓網絡作家把作品寫得更好。”

 

“將來很可能就變成兩條路發展,一個滿足大眾需求,很多人不看書,網絡上就解決了,而傳統文學面對真正對文學感興趣的,做高端的。就像男人和女人的關係,一個取代另一個是不可能。”郭楓説。

 

傳統作家:是線上創作還是線下堅守?

 

是躋身網絡創作大軍還是線下“默默耕耘”?郭楓説,不管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作家的任務就是創造,寫作本身並未變化。但是傳統作家,尤其是純粹文學創作的人,要學習網絡文學的精華,因為歷代文學經典都十分重視民間文學。

 

“現在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僅僅有網絡的數量和速度,這對一個國家的文學夠不夠。大眾化、休閒的、消費性的、甚至於帶幾分排遣寂寞的東西,和我們過去所説的希望有思想、智慧、藝術的文學精品,還是有區別的。”王蒙説。

 

“這個時代對作者的要求就是儘量使自己優秀。”韓少功説,紙媒時代也出現過一下子特別火的作品,但是幾年後就消失了,網絡文學也是如此,最終還是要經受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