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羅奇:對中國經濟悲觀者並不真正了解中國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26日在北京舉行的小型媒體交流會上指著自己手機説:“我已經開始使用微信了。”他談及對互聯網金融的看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得到了迅猛發展。

 

資料圖片。魏晞攝

 

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魏晞)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26日在北京向看空中國經濟的人們“喊話”: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比較悲觀,是因為他們並未真正了解中國所發生的變化。

 

自1997年以來已經數十次來到中國的史蒂芬·羅奇,是最早投身研究現代中國經濟的西方學者之一。作為華爾街極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他對中國發展一直抱有樂觀態度。

 

當天在北京舉行的小型媒體交流會上,史蒂芬·羅奇數次重復自己的觀點:只要中國的就業不斷增長,那麼GDP增速趨緩並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對中國的關注點只是GDP增長,那就是完全迷失了方向。”史蒂芬·羅奇説,中國現在的GDP增長與過去30年來的GDP增長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正從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這種轉型會帶來就業增長,這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所樂見的。

 

羅奇提醒大家注意一些數據:在1980年到2004年這25年間,中國第二産業增長非常強勁,比第三産業年均增速高出約3個百分點,這説明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在內的第二産業是這25年間帶動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動力所在。但過去兩年,中國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第二産業,“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服務業總量第一次超過了製造業和建築業的總量,這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

 

羅奇認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比較擔心的這些人,事實上並沒有理解中國經濟的基本面。2013年,中國計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00萬人,但實際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10萬人,完成了全年任務的145%。2014年,中國提出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000萬人以上。“這説明,中國經濟增長正更多地由服務業來推動,隨著就業的增加,個人和家庭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推動消費增長。所以整體上説,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呈現出積極的發展勢頭。”

 

從上周開始,史蒂芬·羅奇巡迴東京、新加坡、香港並來到北京,介紹他的新書:

《Unbalanced:TheCodependencyofAmericaandChina》。這本中文譯名遲遲未定的新書,關注的是美中兩國間經濟的“不平衡”和“相互依附”。

 

對此史蒂芬·羅奇表示,這種“相互依附”的關係實際上是非常不健康的,比如在婚姻中相互依附,説明相互間的依賴太多、太強了,雙方已經慢慢迷失了自我。將這觀點放諸中美經貿關係上則體現為:過去中國過度依賴於美國的外需來促進出口;美國則過度依賴於中國便宜的商品和資本。

 

“在這點上,中國可能比美國更早明白過來了”,羅奇説,中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改革,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這有利於未來中國的發展,也需要和美國建立起不同以往的“再平衡”關係。

 

羅奇認為,當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已經很清晰,很多改革的細節問題正在明確,儘管這需要時間並非一蹴而就,但相信改革將推動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