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耐心智慧與互信互諒推進兩岸關係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5-19 11:06:4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近日發表社評文章説,自從台灣發生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一連串抗爭運動後,過去5年多往來熱絡的兩岸交流有所停頓,似乎想觀望及靜待風波過後再伺機恢復。
雖然説兩岸間一般性的經貿交流仍持續,然學運終究會為兩岸關係帶來些許影響。在這些學生當中,只有極少數人是堅定的“台獨”支持者,堅決反對兩岸接觸,因此藉由此一“反馬”機會,擴大為“反中”、“仇中”;其餘大多數人則是希望能在確保台灣的自主性之後,再談兩岸互動。
社評説,不過我們深信,只要雙方繼續堅持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旋律不改變,相信大多數的兩岸人民仍會選擇支持互利雙贏的交流。畢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裏,短暫的脫軌也許會帶來一些衝擊,但絕不可能改變歷史發展的永恒規律。
誠如大陸觀光客所言,學生抗議活動不影響他們來臺觀光的興致,反而能第一手親身體驗台灣民主活動的真實面,所以不害怕遊行示威會影響他們的人身安全。也許這也能代表大陸人民看待兩岸交流的真正心聲,值得深思。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接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也提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兩岸關係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習近平也特別提到,“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我們認為,這是習近平對太陽花學運對兩岸關係衝擊的有感而發;也等於是體悟到,縱使大陸方面推動再緊密的兩岸往來,一旦缺乏中下階層和年輕族群的體諒與支持,給予台灣再多的“讓利”都不可能使得和平發展落實到基層。
台灣固然有全盤拒絕兩岸交流的“台獨”頑固派,但大多數人仍支持兩岸關係正常化往來。不過,雖然滿意當前兩岸經貿進展,卻對兩岸政治接觸興趣缺缺,甚至可用冷漠以對來形容。唯馬英九當局不應被極少數人所脅迫,反而更應積極佈局、深化兩岸各層面交流,為兩岸關係長期發展爭取更有利的基礎。
就以大陸專業人士赴臺短期就業來説,台灣在野黨一再阻擋,認為將傷害台灣內部的就業市場。如此謬論根本只會誤導民眾,完全站不住腳,更不用提在野黨如何對大陸在臺配偶極盡污衊之能事了。試問,為何外商可延聘外籍人士來臺工作,但大陸專業人士卻不行?難道台灣的經濟自由化只是半吊子口號?既然大陸和台灣皆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的正式會員,就很難以阻撓正常的經貿往來,否則將被其他會員提起不公平對待的訴訟。
平心而論,“汪辜會談”是上世紀開創兩岸交流的試金石,而2005年的“胡連會”是導正兩岸關係方向的重要指標,指引著台灣和大陸必須共同面對的議題與挑戰。
看得出來,中共當局不再斤斤計較統一時間表,只希望兩岸交流能逐步拉近差距,為政治協商鋪上坦途。反觀台灣,民進黨已執政過8年,早已認清“台獨”是條不歸路,雖然他們仍不承認“中華民國主權及于大陸地區這個憲法規定”,但兩岸不會為了“台獨”打仗,應該是一個不會改變的事實。
總之,經營兩岸關係更需耐心與智慧,畢竟這是長期的艱苦工作,但不必因反對者的無理要求而卻步。若想在兩岸互動取得主導優勢,雙方更應積極提出各項有助於兩岸關係的方案,化被動為主動,進而創造有利於的兩岸互動空間。深化兩岸交流,將能吸引更多兩岸人民對當前往來交流的肯定與支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