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規模最大家譜《清玉牒》首次公開展出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5-02 10:39:4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瀋陽5月1日電 (王嬴)記載20多萬清代皇室子孫的家譜《清玉牒》5月1日在遼寧省檔案館新館展出。滿文專家、遼寧省檔案館編研展覽處處長何榮偉表示,這是《清玉牒》自1661年編修以來,首次亮相於公眾。
《清玉牒》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家譜。其首修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每10年編修一次。至1921年最後一次編修止,共編修28次。每次按22個名目編修,滿漢兩種文本,共44冊。
《清玉牒》分為帝係、宗室、覺羅三個系統。帝係就是將皇帝直系單獨編纂成冊,以突出帝位傳承脈絡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清代將皇室子孫按血親遠近關係化分為宗室和覺羅。以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本支,稱宗室,入黃冊;以塔克世的伯叔兄弟為旁支,稱覺羅,入紅冊。
由於玉牒在纂修時,每次都是從頭修起,所以玉牒越修越厚。此次展出的最厚玉牒——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所修玉牒,厚達86釐米,重90公斤。
從《清玉牒》中可以看到,順治十八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記錄在冊。多爾袞39歲去世,死後被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僅一個月後,又被追論謀逆罪削去爵位及封號,貶除宗籍,從玉牒內除名。直至100餘年後,乾隆皇帝為其平反,修復墳塋,恢復睿親王封號,補入玉牒。一部玉牒反映了多爾袞生前死後毀譽參半的一生。
《清玉牒》每10年纂修一次,宗人府臨時開立玉牒館,玉牒修成即散館。清朝明確規定,“除宗人府衙門外,外人不得私看,雖有公事應看者,應具奏前往,敬捧閱看。”當年的國舅隆克多就因把玉牒底本私藏在家,犯了大不敬罪而被彈劾治罪。(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回信勉勵全國特崗教師代表2025-09-10
- 國務院批復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5-09-10
- 國防部:決不允許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2025-09-10
- 國臺辦: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同我們一道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共襄祖國統一的韆鞦偉業,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2025-09-10
- 再添4處!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已達42項2025-09-10
- 2025年服貿會今天開幕!這些新變化一起了解一下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