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字起源於甲骨文 曾是吉祥圖案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5-22 15:05:3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2011年4月,陜西鳳翔一農民撿到一陶器殘片,發現上面刻有一個“囧”字。據文物部門專家介紹,陶片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歷史。
陶片上的“囧”是一種象形字,起源於甲骨文,是在先秦戰國時代官方發文中經常出現的吉祥圖案。在篆體中,最早的“日”字寫法就是“囧”。後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在楷書中運用篆書的寫法,把“明”字寫成“朙”,現在仍有書法家沿用;2011年7月,一塊紀念南明永歷皇帝朱由榔的殉難碑,因出現“囧”字而惹來圍觀,實際上正是顏體“朙”字的半邊。
在甲骨文中,“明”字左邊是一個圓形太陽,到了金文時期,“太陽”變成車輪形狀。秦朝統一六國後,推行小篆,很多字都發生了裝飾性變化,《嶧山碑》中的“明”變成了“朙”,結構雖複雜,但挺好看;宋代後,“明”字被官方定為正體字,推廣使用,“朙”變成了異體字,很少見到。但漢族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孫子的這塊“明永歷帝殉國處”石碑,再次讓“朙”字進入大眾視野。
當下,“囧”字成為網絡使用頻繁的漢字之一,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而“囧”字本義是光明。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張人臉,那麼“八”就是兩道因悲傷、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口”則是張口結舌的那個口。被賦予了悲傷、無奈或尷尬心情等新義,似乎也靠譜。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