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李澤厚:惻隱之心需要培養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6-23 16:30:13 | 來源: 羊城晚報 |
李澤厚
李澤厚:惻隱之心需要培養
5月,84歲的李澤厚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畔坐鎮四堂《倫理學研討班》,然後,以一堂關於“哲學是什麼”的公開討論,為他八年來第一次走進國內大學課堂華麗收尾。羊城晚報曾于5月11日專版報道。
作為在上世紀50年代美學論爭中聲名鵲起的思想家,李澤厚從70年代末起開始出版《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思想史論》、《美的歷程》等著作,到80年代,他以自己在哲學、美學及中國思想史三大領域裏應對時代呼喚的深厚學養,扮演了思想大師的角色。
李澤厚此次在華東師大的公開課內容非常豐富——
1
歷史地分析道德問題
我想拿胖子堵電車救5個人來舉例,功利主義認為是可以的,因為你犧牲一個人,然後救了5個人。
倫理所講的是義務,是責任。作為旁觀者,要遵守的是社會一般規則,他沒有義務去推胖子以阻止損失,他對這個事情可以自己作出選擇;假設是司機,如果在他職業守則中有規定,應儘量避免死傷,那當然司機就應該選擇死傷一個人保全一個人。但假設那一個是親人,是自己的老婆,愛人,或者是子女,甚至是父母親,那怎麼辦?這是很大的問題,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套具體問題,肯定是有問題的。也就是説,要根據各種不同的情形來處理。
我講過不能屠殺無辜百姓,所以“南京大屠殺”是嚴重的罪行,納粹集中營也是嚴重的罪行。那炸廣島涉及無辜老百姓呢?這個問題在美國爭議是極大的,很多人認為廣島投了一個原子彈是絕大的錯誤,道德上對日本人是有罪的,有很多大人物都這麼認為。但我是不贊成的,這要具體分析。在某種情境下應該怎麼做,是不是能夠用一個功利主義標準或者自由主義標準就能夠決定?我對這個是不同意的。不能因一個非常抽象的一般原則,把具體問題上有很多中間環節略去。
所以我講我主張歷史地、具體地來分析任何一個道德問題,而且要掌握一個度。我講最高的至善不是上帝,也不是理性,也不是天賦人權,也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人類的生存延續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一方面我認為功利主義還是比較有益處,特別在社會措施的制定上,其的確是從大局著想,為絕大部分人著想。所以這方面我跟桑德爾是相當不同,因為他首先就是批評功利主義。
2
意志鍛鍊非常重要
道德是表現為行為的,道德必須是一種行為,而這個行為它有一種心理作為它的基礎。道德心理上的幾種因素:理性的認識、意志力量以及情感,到底哪一個是最主要的?
在我看來,生活觀念算理性,意志力也算理性,但這不一樣的。例如從小教育孩子不要搶糖果,要學做人,動物沒有這個,這説明道德是一個行為。所以我比較贊成它是理性地來主宰和控制情感這樣一個特徵,所以我把它叫做理性的嚴謹。想吃糖是不是本能呢,他就想吃,但是你硬要規範不能吃,不能搶別人玩具不要打人,為什麼?就是要你有一種規範,至於這種規範合理不合理,先不作談論。
主宰人的這一種行為,而且主宰自己的這種慾望,甚至主宰自己的生命,這是道德。真正的道德恰恰是理性的東西,壓制了自己感性、自己的幸福快樂,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比如你要去會一個好朋友,很想立即到哪,但看到紅燈,不闖。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意志是一種最核心的東西,即康德講的絕對命令。但沒有人作過這樣一種解釋,康德講的那個絕對命令恰恰是一種心理結構,而不是一些具體規則。
我講情理結構。情理結構不是自然方式,它是要經過人的訓練培養出來的,所以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要培養人的意志。你怎麼能決定做一個事情?孟子講“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然後你才能成為大丈夫,然後你才能夠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你要下定決心幹的事,我就是決心要這麼做,所以意志鍛鍊是非常重要。
3
用實用理性對抗反理性
有人認為情感或者本能這方面是重要的,包括最近一段時間,在美國很流行的關愛倫理學,女權主義倫理學,強調關愛,認為以前那些倫理學都是男性主宰,認為自由、平等、獨立的個人統統錯。這是非常大的差別。
這是個世界性的潮流,是一個新的、非常時髦的一種潮流。其特點恰恰是反康德主義的,反理性的。有本書《告別理性》,就是搞科學哲學的。但這個潮流,我是不贊成的。所以我提出用實用理性來對抗這個反理性潮流。
4
公德與私德的區分
梁啟超講過公德和私德,這兩者是有聯繫的,我為什麼講現代性道德,在現代以前,這兩個道德是一體的,沒有什麼區別,現代社會才把這兩種道德分開。
我以前在書裏也提到,在原始部族時期,有些老人是要殺掉的,有些老人是要遺棄掉的,讓他餓死。怎麼評判善惡對錯?對於人的生命價值,因為是為了群體的利益,養不起那麼多人,必須有一些人要死掉。
我們今天怎麼樣來看這些東西?我為什麼要提出兩種道德。
5
倫理道德由外而內還是由內而外?
在美國,上課的時候我經常問學生,我們為什麼要道德?美國學生給我有十幾種回答,今天想把這個提出來:“我”為什麼要道德?舉個例子,我為什麼不闖紅燈?這是最基本的道德行為,或者我為什麼不去插隊,為什麼別人插隊我反感?
第一,對我有利,我怕被撞,我怕罰款,我不排隊,我怕被人恥笑,被異樣的眼光看,這都是對我自己有利;第二,覺得這是遵守客觀的秩序,我應該維護它;但是沒有人給出第三個回答:是上帝要我這麼做,我就必須這麼做。這是絕對命令。好像沒有人提到這個問題,因為中國人不信上帝,那怎麼辦?
這裡又牽扯到倫理跟道德的關係問題了,孩子為什麼遵守規矩,他怕大人罵、怕大人打,為了他的利益,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才是“我”要服從這個規則;第三個階段,我一定要這麼做,我立志要這麼做。
那麼道德這種行為或者心理,到底是從外而內(外部秩序決定了我的心理),還是由內而外(我本來就有一种先驗的道德的要求,然後決定了外在的東西)?
我上次講過意志力,但是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意志?你為什麼會有不闖紅燈這種意志,古代女子為什麼會有“三從四德”?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的倫理道德是從外到內,還是從內到外?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好像孟子講的,看到一個小孩掉到井裏,我去幫他,這不需要什麼“外在”,是不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東西?內是什麼意思?內,本能,先驗的。因為中國人不相信上帝,這個問題就變成,先驗是哪來的?
為什麼要把倫理跟道德區分,意義就在這裡。倫理是指外在的風俗、習慣、秩序、制度,那道德呢?道德就是人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建立在自覺的道德心理之上的。道德和法律有區別,法律就是服從,我外在服從,我心裏並不服你;但道德不是這樣,道德是外在服從,而且是我自發這麼做的。
惻隱之心要培養。意志,包括情感本身是需要培養的,所以我講人性,人性就是要培養人的正面,不要搶別人的糖果,不要搶別人的玩具。
6
離開人類就沒有善惡可言
在上世紀50年代,我跟蔡儀先生爭論的時候,我也爭論過,離開人類沒有什麼美醜的理念。因為蔡儀的觀點是離開人類還有美醜,我講那不對,離開人類就沒有善惡可言了。如果你相信上帝,那離開人類可以有善惡可言。假設你不相信上帝,那我講我的哲學是“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人類的生存、延續,就是我的至善。
但是這個生存延續,它也是很具體的,它隨著時代不同。今天我特別強調,個人存在的幸福是要特別受到重視的。我很反對搞什麼純哲學,有人認為脫離現實的思辨才算哲學,我是不贊成的。孔夫子那些不單是道德玄學,他裏面提出很多很深刻的問題,人生意義的問題,他講到的天道、立命的問題,都是倫理學問題。
7
哲學是多元的
不管是相對主義還是絕對主義,哲學不能讓全世界只相信一種。哲學是多元的,不可能也不必要有一種全世界每個人都相信的,那不是哲學,是信仰。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相對主義,假設真的是相對主義,危害在哪?
我認為生活是有進步的,歷史是有進步的,道德的進步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當然,現在關於道德有沒有進步也是有爭論的。説道德敗壞,但是道德敗壞很早就有了,兩千年前就説過“人心不古”。一切精神的東西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我是唯物論者。你看物質世界談精神,“吃飯哲學”太庸俗了吧?吃飯算什麼哲學?我偏偏把吃飯哲學作為一章的題目,我就是講吃飯哲學,我不認為只有講精神哲學的才叫哲學。哲學最終還是要歸於生活,而不只是純粹地談精神。
記者 孫毅蕾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