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規劃職業教育體系:職業院校學生將可考研

教育部等六部門規劃未來六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院校學生將可考研(看深化改革議教育熱點)

 

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將開展課程和學分互認,學生可在兩者間轉學

 

  

日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六部門聯合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規劃到2015年初步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根據規劃提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量化目標,到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數、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數將分別達到2250萬人、1390萬人;2020年將分別達到2350萬人、1480萬人。到2020年,大中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比例達到80%以上,高職院校招收有實際工作經驗學習者比例達到20%,有實踐經驗的專兼職教師佔專業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60%,初步建成300個富有活力和引領作用的骨幹職業教育集團。

 

根據六部門規劃,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包括政府辦學、企業辦學和社會辦學,全日制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職業教育,學歷職業教育與非學歷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包括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在辦好現有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發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培養本科層次職業人才,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根據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佔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根據規劃,按照終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務需求、開放融合、縱向流動、雙向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的體系框架和總體佈局。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向溝通的橋梁——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可以開展課程和學分互認,學習者可以通過考試在普通學校和職業院校之間轉學、升學,普通高等學校可以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並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規劃還提出一系列具體工作任務,如:基本完成新一輪專業設置改革,學校特色優勢專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擴大學生選專業、轉專業的自主權。建立專業設置信息發佈平臺和動態調整預警機制。探索建立區域中高職專業設置管理的宏觀協調機制;基本建成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寬頻和校園網覆蓋所有職業院校;所有職業院校都要開設10門以上社區課程等。

 

規劃也對《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做了政策延伸的創新部署。如針對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問題,提出“在確有需要的職業領域,可以實行中職、專科、本科貫通培養”;針對我國城鎮化加速的國情,提出“重點加強農民工、農民工子女和城市轉崗就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針對社會觀念的制約,提出“規範清理影響職業院校畢業生公平就業的政策”。

 

規劃還強調各地要進行跟蹤指導檢查,及時研究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督導評估,積極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鼓勵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記者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