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 破解“就業難”“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難題

海峽飛虹消息 職業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的短板。中國政府近日提出,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消除職業教育矮人一等的偏見。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術人才,被認為不僅是為升級“中國製造”創造人力條件,也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就業難題。

 

職業教育,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説中並非首選,他們更願意選擇普通高校就讀,認為這會有更好的職業前景。記者隨機採訪民眾,有人認為:“如果有本科學校的話,是更好的選擇,按照目前中國的教育形勢,能上本科就上本科了,大家固有的價值觀就這樣。職業教育(畢業生)他們以後就只能對口這個職業,如果不從事這個行業,別的行業他一點都不會,這就是劣勢。那麼早去就業,可能自身的知識沒有那麼豐富,能力也沒有那麼強,很快就會達到極限。”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並不樂觀。中國內地今年有727萬大學生畢業,超過去年699萬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與此同時,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與結構調整、市場需求的總體日趨飽和以及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使得就業形勢越發嚴峻,有人戲稱,如果去年為大學生“史上最難就業年”,而今年則是“史上更難就業年”。

 

一方面是大學生找工作難,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作為中國的民間商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莊聰生,曾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説明中國目前正面臨的結構性用工難題:“現在我們用3000塊錢招一個學IT的大學生非常容易全國各地都容易找到,但你用5000塊招一個焊工水電工泥瓦工,是找不到的,很難的。前幾天我和一個小微企業主聊天,人家工程催著要,但泥瓦工一天500塊,愣是找不到,非常發愁。(説明)小企業現在一方面就業難,同時又存在用工難技能型人才的嚴重不足。”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中國政府正在計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近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也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指出,職業教育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不可替代。李克強指出:“要把我們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從合格的製造變成優質的製造、精品的製造,而且要補上服務的短板,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是中國經濟升級的重要標誌,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有大規模的技能人才的支撐。”

 

按照中國政府的計劃,今後將大力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擴大招生規模。目前,中國內地有職業院校1.36萬所,過去的五年,職業院校累計輸送8000萬名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每年約有500萬名農村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實現了到城鎮就業。

 

北京百年職業學校理事長姚莉女士介紹説,近年來,職業學校的學生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就業前景看好:“我們的學生供不應求,經常企業為了要學生都跟我們不高興,覺得我們不給人家提供,但我們確實沒有那麼多人。服務業特別受歡迎,比如旅遊,飯店服務,另外還有城市的物業管理,工程維修。因為城鎮化建設,蓋一個樓就需要一大批工人,蓋起來就需要物業。”

 

儘管就業形勢不錯,但職業學校的學生仍面臨著職業發展的困境。按照中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今後將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通,職教學生的選擇更加多樣,發展前景也更加廣闊。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興會認為,此舉將有助於打破職業教育學生成長的“天花板”,搭建起成才的“立交橋”。他説,“立交橋,比如中職的學生可以上高職,高職的畢業生也可以到4年制的本科,高職裏面有一些樂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可以到另外的大學,在高中有志於從事職業教育的孩子也可以到職業學校裏來,這樣多元立交,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要打通,各種層次也要打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指示。他強調説,職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要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目前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湖南教育廳廳長王柯敏説,讓職業教育不再“低人一等”,所需做的還有很多。政府部門要努力為職業學院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消除歧視和就業的學歷門檻。他認為,“決定裏非常好的一條就是要消除就業歧視,現在執行起來難度很大,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招聘的時候有門檻限制,職業院校的不能來,這個是有的,另外一方面企業用工方面也存在著不完善,實際上發達國家職業準入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很嚴謹,但現在企業從成本來看寧可招個農民工,在這個方面消除就業歧視可能需要法制的建設。”(記者 潘瑩、實習記者 宋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