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大陸對臺展現政治自信 台灣無法不打交道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27 17:08:5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日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抵臺,展開自1949年以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對臺首次訪問。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撰文《大陸對臺展現政治自信》。文章稱,張志軍此行除了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更有實質上的政治效果。
文章回顧道,自國民黨籍馬英九在2008年執政台灣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之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對抗狀態,開始進入了合作的良性互動。大陸當時對臺基本政策,在經貿上主動讓利,推出不少優惠臺商的措施,後來更以正式簽約的方式,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讓惠臺措施制度化。
他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的會面,達成了具政治意義的收穫——雙方對推進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達成共識。張志軍繞開敏感的台北市,把行程重點放在台灣政治中心以外的東南部,也是要將觸角伸展到台灣草根,尤其是中小企業者、農漁民、青年學生等基層民眾。
文章強調,台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歡迎大陸對台灣所表現出的善意。但是,隨著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而其執政績效不彰,社會貧富差距惡化,年輕人就業前景欠佳等一系列內部因素,民意對臺當局不滿,也波及到了台灣的兩岸政策。台北無法自主開拓經濟機會,一味依賴對岸的善意,也引起了部分台灣民眾的憂心。
文章指出,張志軍此次訪台,行程重點擺在聆聽民意,反映了對臺工作出現了調整。
文章稱,經歷了台灣“太陽花學運”(注: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活動),大陸這回採取靈活身段,不但在現實上有利於為日後兩岸正式政治談判鋪路,更展現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心。
文章認為,這也可以從美國對大陸在兩岸關係積極進取的作為,所做出的公開反應得到間接的印證。美國顯然“感到高度的不安”。被視為2016年美國總統熱門候選人的前國務卿希拉裏,日前在一專訪中“警告”,台灣必須“權衡對大陸的開放程度”。關鍵在於,台灣無法不同大陸打交道。(中新網6月27日電)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