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張志軍首訪台灣 稱實現“三大突破”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27 17:06:1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台灣進行訪問,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登上台灣土地,堪稱是“張志軍的一小步,兩岸關係的一大步”。美國《僑報》近日刊文,分析總結了張志軍訪台給兩岸關係所帶來的三大突破。
打破兩岸關係波動甚至停滯的所謂“規律”
文章指出,第一大突破是打破了兩岸關係週期性波動甚至停滯的“規律”。歷史上,兩岸關係數次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各種交流與協商也隨著政治關係的好壞起起落落。直到2008年才開始轉好。
就在今年年初,台灣發生了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活動,部分青年學生佔領台灣“立法院”,癱瘓議事,導致兩岸服貿協議至今無法生效。這與台灣內部政黨間的惡鬥脫不了干系。
文章認為,在這樣的氛圍下,張志軍還能夠按期訪台,“張王會”能梅開二度本身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體現了大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用實際行動打破不實傳言,把住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這背後是兩岸間綜合實力翻轉的真實寫照。連一向“為反對而反對”的民進黨這次都釋出善意,表態不會干擾張志軍之訪。可見兩岸和平發展已成不可阻擋之勢。
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溝通機制
文章指出,第二大突破是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的溝通聯繫機制。
文章認為,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以後,有些問題早晚要面對。2月份,王鬱琦登陸,現在張志軍回訪,一回生二回熟,這一來一往間,是兩岸關係發展難能可貴的新突破,是兩岸政治互信不斷鞏固的體現。儘管仍存在很多分歧,但直面問題所在,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臺策略更加積極主動
文章指出,第三大突破是大陸涉臺系統對自身工作方法的突破,對臺策略較以前更積極主動。之前訪大陸的宋楚瑜就建議,希望陸方能傾聽台灣不同的聲音,尤其是“三中一青”(注:台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及青年群體)的聲音。
文章稱,此次張志軍行程一半安排在台灣中南部,其特點便是深入民間,開始有意識地更深入台灣基層,傾聽底層民眾的聲音,讓兩岸紅利可以真正落實,讓對臺政策更貼近民心民意。(萬罘山)(中新網6月27日電)
新聞推薦
- 履職擔當建言獻策 共話“兩會”好聲音——臺界政協委員兩會如是説2025-02-24
- 大陸首個“臺胞臺青創業就業基地服務聯盟”在廈成立2025-02-24
- “小三通”航線春運客流增長,單日客流量創新高2025-02-24
- 台灣南投縣青年代表團參訪武漢2025-02-24
- 寧波市北侖區組織臺胞臺屬觀看《哪吒2》“咱們中國電影最棒”2025-02-24
- 民進黨的黑手,又一次伸進了台灣校園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