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尺”含義多:曾指代法律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7-02 15:23:07 | 來源: 廣州日報 |
三尺劍(網絡圖)
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有“三尺”這個數量詞,含義卻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離。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劉邦總喜歡吹噓自己憑“三尺劍”得天下,這個“三尺”有講究。原來,周朝規定:佩劍分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級別的上制,佩劍長三尺,所以又用“三尺”來指定劍。當時劉邦不過區區亭長,有沒有資格佩三尺劍,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王勃在《滕王閣序》裏則提到“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大家千萬別誤會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王勃可不是侏儒。這個三尺指的是係在腰間的紳帶。《禮記·玉藻》載:“紳長制,士三尺。”鄭玄解釋説,“紳,帶之垂者”,即下垂的那部分。官爵高低,就看腰帶垂下來的長度,越長的官爵越高,士這個級別的,垂下來的長度為三尺。王勃自況為“士”,所以自稱“三尺”。順便説“微命”,不是説命不值錢,而是指周朝的官爵等級,《禮記·王制》規定,官爵等級分為九個層次,最高的是“九命”,例如伯為九命,公、侯、伯手下的士,等級為“一命”,最低等級的士沒有“命”。所以王勃説自己“微命”,就是説自己等級低微。
紙發明以前,法律條文刻在三尺竹簡上,故而“三尺”又指代法律。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