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台灣電影登陸“搶錢” 還得看導演本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07-28 16:21:3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導演朱延平以今年3月在大陸映演的《甜蜜殺機》為例指出,很多台灣電影光在台灣上映不賺錢,在大陸上映才轉虧為盈。(《甜蜜殺機》劇照。圖自《廣州日報》)
台灣《中國時報》28日報道説,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開放台灣電影無配額限制赴大陸上映,為台灣電影産業打開出路。台灣導演朱延平説,很多台灣電影靠著大陸票房才轉虧為盈,但他也坦言,能否真正在大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終究還是要看導演本事。
報道援引美國電影協會的報告指出,大陸2012年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電影市場,僅次美國。2013年,大陸電影票房已突破200億人民幣。這樣的實力,連好萊塢都不得不靠攏,拼命加入中國元素示好。
文章説,外國片進口大陸有配額限制,而台灣靠著簽訂ECFA取消了配額限制,等於打開了西進大陸市場大門,也增加台灣電影賺錢機會。朱延平説,台灣電影市場小,成本回收不易,很多台灣電影光在台灣上映不賺錢,在大陸上映才轉虧為盈。
他以今年3月在大陸映演的《甜蜜殺機》為例指出,該電影成本在5000萬台幣左右,在台灣上映票房只有2500多萬,賠了2000多萬。但該片一到大陸上映,創下4000多萬人民幣票房,換算台幣2億多,立刻翻本倒賺。
報道指,ECFA在2010年實施後,兩岸合拍片也大幅增加。據統計,2007年到2011年,5年間兩岸合拍片僅14部,但光2012上半年,兩岸合拍片就多達13部,將近前5年總額。可看出進軍大陸市場,合拍片也成為一個熱門選擇。
文章引述台灣業內人士的話指出,相較于進口台灣片,大陸發行商更願意發行兩岸合拍片,且大陸近年在電影産業很敢花錢,對台灣來説,合拍片最大好處是能獲得更多資金,不過如何獲得大陸觀眾青睞,才是賺錢最重要關鍵。
台灣文化部門官員潘舜昀説,兩岸觀眾口味不同,如在台灣狂賣的《大尾鱸鰻》,西進大陸遜色,但在大陸賣翻的《泰囧》、《讓子彈飛》,在台灣也不怎麼樣。
報道稱,ECFA對台灣電影來説,有如“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如何吸引大陸觀眾,還是得靠自己。導演朱延平認為,重點還是要看“導演的本事”。新導演歷練不夠、資源不足,都是輸在起跑點的原因。他並指出,其實本土題材在大陸也能有好成績,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台灣高中生活為背景,一樣在兩岸賣得“嚇嚇叫”(形容賣得很好)。(中新網7月28日電)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