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傳統習俗:吃巧果、曬書、曬衣

 

“七夕”夜晚,年輕的婦女、姑娘要擺上事先準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在浙江一帶,很多人家晚上還會在打掃乾淨的庭院裏,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在福建地區,許多人在“七夕”節時都要準備節日食品,讓織女欣賞、品嘗,祈求她保祐來年瓜果豐收。大夥兒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人們有的乞巧,有的乞子、乞壽、祈求愛情,等等。

 

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説是可以避免蟲蛀。

 

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七夕”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樸素情感,也給我國的民間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説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