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滬臺人士共議兩岸自由經貿園區對接合作前景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如火如荼,台灣將規劃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也備受關注,兩“區”未來的對接、合作成為26日此間召開的“兩岸自由經貿區合作論壇”的中心議題,而分享實踐經驗、攜手共贏發展將為兩“區”乃至兩岸經濟成長注入更大動能是兩岸與會人士的核心觀點。

 

此次論壇由台灣《經濟日報》、華南金控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這是繼今年6月“台灣·上海自由經貿園區合作論壇”後,滬臺兩地相關機構再次舉辦同類議題的交流活動。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主要任務是探索大陸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同年,台灣啟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劃,但因在野黨杯葛,相關條例至今仍未通過。

 

“英難所見略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馬紹章以此形容兩岸在推動建設自由經貿園區方面的理念。他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兩岸同樣面臨全球化的挑戰,自由經貿相關園區的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關注政策鬆綁、制度創新以及增值、環保等,未來若能推動雙方的合作將可為兩岸的經濟發展帶來嶄新的面貌。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姜梁在致辭時表示,兩岸在自由經貿方面的功能性經濟區建立合作,有利於培育兩岸面向全球市場的新競爭優勢,構建共同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

 

論壇上,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發表了題為“聚焦制度創新,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的演講。他説,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後,區內推行的各項制度創新與變革,被視為是未來大陸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聲,吸引了許多企業進駐。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各類企業累計已近2萬家,其中境外投資企業近7000家。受到兩岸業界關注的是,台資項目落腳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有131個,投資額達2.16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文創、醫療、金融、電子等台灣優勢産業領域。

 

“台資企業對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熱情高漲、興趣濃厚。”朱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自由經貿園區未來可以互相學習、借鑒,譬如大陸可以學習台灣在市場經濟管理方面的經驗,在産業上可以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如中醫療、文化産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可以合作促進雙方要素的自由流動。

 

談及兩岸自由經貿園區之間的對接與合作,台灣當局“發展委員會”副負責人高仙桂在論壇上表示,這將為兩岸經濟往來創造更大的合作可能和發展動能。她同時建議,“區對區”的互動可考慮簡化檢驗檢疫流程,強化金融業務合作,推動生物醫藥合作等。

 

“對於雙方而言,這是互利共贏的關係。”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台灣可借助兩岸自由經貿區的合作關係來強化自身實力,促進經濟發展;對大陸來説,台灣先進的服務業以及經濟領域的一些管理經驗可與上海自貿試驗區分享。

 

台灣《經濟日報》社社長黃素娟認為,從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與世界潮流來看,兩岸通過推動自由經貿園區試點,加速並擴大經濟自由化,是無可回避的正確道路。這是一條長路,現在剛起步,希望論壇繼續辦下去,讓兩岸互相切磋、共同繁榮。(新華網台北8月26日電(記者杜斌陳鍵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