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彗星獵手”終接近目標 歷經10年旅途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06 14:11:49 | 來源: 廣州日報 |
廣州日報
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器。(資料圖片)
在歷經10年、行程60億公里後,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終於將趕上目標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這一時刻將標誌著歐洲航天局耗資13億歐元的彗星探測計劃進入關鍵階段。
“深度睡眠”31個月
按照計劃,“羅塞塔”探測器將在本月6日到達距離目標彗星約100公里的地方。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羅塞塔”自2004年發射升空後,曾四次飛越火星和地球,利用重力加速。
由於遠離太陽難以給太陽能板充電,“羅塞塔”還經歷了長達31個月的“深度睡眠”,直到今年1月才被喚醒。它目前離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4億公里。“我們用了10年多時間才到達這一步,”負責“羅塞塔”運行的西爾萬·洛迪奧説,“現在我們要學習如何與彗星對接,並在今後數月內與它待在一起。”
在追上目標彗星後,“羅塞塔”將開始對彗星表面進行繪圖,探測其引力、品質、形狀和大氣等。根據觀測到的數據,科學家將選擇一個合適的著陸地點,向彗星發射“羅塞塔”攜帶的著陸器“菲萊”,預計著陸時間為11月11日。
彗星狀如鴨子
“羅塞塔”上月曾經對目標彗星拍照。照片顯示,與許多人預想的不同,這顆彗星並不像個土豆,而更像一隻鴨子。“這有點讓人吃驚。”法國馬賽天體物理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菲利普·拉米説。
拉米認為,最可能的解釋是,這顆彗星最初由兩部分融合而成。他説,彗星這種獨特的形狀會給著陸器登陸造成更多限制。
天文學家認為,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組成,由於它們自身溫度極低並置身於“天寒地凍”的宇宙空間,因此自太陽系誕生以來,彗星成分幾乎不變,對它們進行研究將有助於揭開太陽系形成的諸多奧秘。(張偉)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到訪河南,將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25-03-31
- 媽祖乘機赴臺開啟兩岸交流!廈航特製“LIN MO”登機牌格外搶眼2025-03-31
- 貴州望謨:喜迎布依“三月三” 紫茶大會盛大啟幕2025-03-31
- 中國向緬甸提供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2025-03-31
-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2025-03-28
- 丁薛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