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hone 6看台灣科技業的美麗與哀愁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9-11 10:07:4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經濟日報》11日社論説,蘋果發表會終於登場,一口氣發表iPhone 6、iPhone 6 Plus和首款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等重量級産品。這次蘋果將螢幕放大,預料將引爆“科技史上最龐大的一波換機潮”,法人估計今年底前,iPhone 6齣貨上看8,000萬隻,幾乎是上一代iPhone 5s的兩倍。
這個數字,比“台灣雙A”宏碁、華碩兩家公司的筆電、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等主力産品一整年的合計出貨量還要高。如以iPhone單價超過2萬元(新台幣,下同)計算,市價超過1.6兆元,接近台灣當局總預算的全年歲出。外資美林證券估算,每只iPhone可為台灣帶進25美元(約新台幣750元)收入,隨iPhone 6齣貨,有機會帶動台灣8至10月出口值提升兩個百分點,貢獻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增加0.4個百分點。
這筆龐大訂單要在短短幾個月內順暢交貨,難怪會有蘋果供應鏈主管直呼:忙到沒有時間睡覺;這也投射出台灣科技業的美麗與哀愁。台灣在大啃蘋果之際,應居安思危,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加速走向低價化,而穿戴式裝置仍處於試探階段,台灣供應鏈廠商不能忘記歡樂背後的潛在隱憂,應即早啟動“壓力測試”,思考蘋果iPhone成長放緩後的未來營運走向。
不像其他科技品牌分批推出多款新機,蘋果每年固定一個時間發表新手機,龐大需求凝聚在瞬間爆發。這就像暴飲暴食,令身體腸胃難以負荷,對於供應鏈廠商而言,為了因應這瞬間需求,必須擴充産能、大舉招工,惟旺季過後,閒置的産能與人力管理形成一大考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保密防諜功夫不如以往徹底,新品上市前早就被“看光光”,多數功能被猜中,還有不少産品樣機滿天飛。少了神秘感,加上産品上市習性被摸透,消費者擠在剛上市時排隊搶購,隨後迅速退燒,消費集中化現象愈來愈明顯,這對於蘋果供應鏈而言並不健康。
其次,蘋果iPhone一枝獨秀,把其他競爭對手都打趴,形成排擠效應,島內科技廠商被迫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吃到蘋果的業者消化不良,吃不到蘋果的廠商則個個苦哈哈。
第三,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出現重大的結構性改變,從過去的奢侈品,變成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12.26億隻一路成長到2018年18.72億隻,再成長5成。但壞消息是,高階手機市場趨於飽和,蘋果、三星、宏達電領銜主演不再是票房保證,主要動能來自小米、聯想主導的的中低階市場,台灣廠商很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
這回蘋果iPhone 6雖然一推出就造成轟動,但銷售續航力有待觀察;至於Apple Watch,超過1萬元的售價被嫌太貴,而且還得搭配iPhone才能使用,後續發展可能受限。 如同銀行業者為了防患于未然,展開“壓力測試”,以評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衝擊。島內蘋果供應鏈廠商,也應該開始啟動壓力測試,盤點蘋果iPhone成長放緩後,公司的未來營運走向。像鴻海為了淡化蘋果色彩,董事長郭臺銘今年股東會上宣佈集團佈局範圍從原先八屏一網一雲,擴大到“十一屏三網二雲”,大舉投資4G等新事業,公司持續朝多角化發展,降低曝險部位。
不同於過去在PC産業,台灣不論代工組裝或零組件供應,在全世界都擁有壓倒性的市佔優勢。在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台灣落後韓國、大陸,大多聚焦高階市場。
未來智慧型手機走向低價化,大陸廠商以其龐大內需市場做後盾,已練就一番好功夫,如今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主導天下。台灣廠商必須趕快放下身段,避免過度依賴蘋果及高階市場,才能在第二波低價智慧型手機浪潮中,乘風破浪。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