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貿協議復談的突破與挑戰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9-15 11:28:49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經濟日報》15日社論指出,停頓了11個月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終於在上周復談。這次號稱是“第九回合”的貨貿談判,其實從很多的角度來看,更像是“第一回合”,例如,這次是太陽花學運過後的首次接觸,也是台灣方新的主談人,臺當局“國貿局”新局長第一次上桌,更是外界第一次比較清楚地了解貨貿協議的談判方向與協議內容,無怪乎各界都用彷彿是兩岸首次談判的眼光來看待。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社論説,無論這是第九還是第一回合的貨貿談判,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學運過後,兩岸雙方可能都對協議下一步要怎麼走感到徬徨;台灣方更一直擔心,大陸方是否會用暫緩協商的方式來表達立場。
隨著中韓FTA即將完成,中國大陸本身的供應鏈逐漸完整之際,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局面愈來愈嚴峻,再加上亞太經濟整合加速,貨貿協議稍可緩解壓力,甚至可以擴大戰果,是關鍵的“抗韓”、抗邊緣化的武器之一。這次重啟談判,象徵了兩岸已拋開學運以來盤整期的陰霾,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服貿協議爭議及學運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談判的信息不透明,以及“立法院”監督權限有模糊地帶。這次復談,我們看到臺當局事前舉辦了超過200場的産業意見徵詢,第一次公開了談判方向,降稅模式以及公佈談判日期,而過程中不但主談人每天會後説明進度,結束後亦有簡要的報告。這些創舉雖然凸顯前八回合的黑箱,但代表著臺當局對民意的響應與交代,值得肯定,更是恢復社會對協商信心的重要一步,未來應該在不損及談判策略的前提下,更加透明。
雖然如此,貨貿協議的未來仍有許多挑戰。台灣方主攻的産業,包含面板、機械、汽車與石化業,都是台灣有競爭優勢,但關稅或其他限制仍高的項目,例如機械關稅超過9%,汽車整車仍有配額限制,而陸方則期待台灣方給予“最惠國待遇”,解除包含900余項農産品在內的貨品進口管制。台灣方所要求者,是中國大陸積極推動的産業;陸方所要求者,則是台灣方相對敏感弱勢的項目,彼此利益衝突,談起來必然困難。臺當局除了要時時徵詢産業意見外,更需要加速建立制度化的協助輔導機制,甚至加碼擴大預算規模,以降低負面衝擊。
此外,貨貿協議的文本將包含納入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技術性貿易障礙、貿易救濟及透明化機制等規範。這些所謂“非關稅貿易限制”,正是近年來被抱怨的主要障礙所在,這些規範加上關稅優惠,才能真正彰顯貨貿協議的價值,也是未來談判代表要放心思好好談的項目。
最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尚未完成“立法”,是部分人士反對貨貿復談的主要論點。面對中韓FTA及區域整合節節逼近,貨貿協議又需要時間理順千頭萬緒,為了避免台灣繼續原地踏步,“立法院”應該做為臺當局談判的後盾,儘快完成“立法”,才是台灣的最大利益所在。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