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鬢簪事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9-18 16:01:49 | 來源: 光明網 |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頭”就是玉簪。唐代婦女髻式複雜,約發用具的種類也很多。其中單股的為簪,雙股的為釵。而簪源於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後於頂端雕鏤紋飾,所以簪體加長。釵以裝飾為主,又名花釵。唐代后妃、命婦所簪“花樹”,實際上就是較大的花釵。
唐代婦女髻式複雜,約發用具的種類也很多。其中單股的為簪,雙股的為釵。簪源於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後於頂端雕鏤紋飾,所以簪體加長。其質地有竹、角、金、銀、牙、玉等多種。玉簪又名搔頭,據《西京雜記》卷二説,是因為漢武帝在李夫人處曾取玉簪搔頭之故。白居易詩“碧玉搔頭落水中”,即沿用此名稱。
有些簪的頭部近扇形,與彈琵琶用的撥子相似。唐·馮贄《南部煙花記》説隋煬帝的宮人朱貴兒插“昆山潤毛之玉撥”,應即指此型簪;但也有些簪頂的形式過於繁縟,如湖北安陸王子山唐吳王妃楊氏墓出土的金簪,頂端用細金絲扭結盤成多層圖案,邊緣再綴以金箔剪成的小花。這樣的簪看來就是以裝飾為主,而不是以固髻為主了。但由於簪鋌為單股,頂端增重後容易自發上滑脫,所以唐代的簪大體上還保持著約發的功能,而釵卻踵事增華,以致主要成為一種發飾了。
早在唐代前期,釵的形式已多種多樣,永泰公主與懿德太子墓石槨線刻畫中女侍之釵,有海榴花形的和鳳形的,但每人只插一件或兩件。釵頭常懸有垂飾。韓偓《中庭》詩:“中庭自摘青梅子,先向釵頭戴一雙。”又《荔枝》詩:“想得佳人微啟齒,翠釵先取一雙懸。”可見有些釵頭的垂飾作果實形,其釵頭即懸有菱角形垂飾。有些釵頭並制出棲于其上的小鳥,如段成式詩“金為鈿鳥簇釵梁”,韓偓詩“水精鸚鵡釵頭顫”,正與之相合。也有雖未另做出棲在釵上的小鳥,卻將鳥形組織在釵頭圖案當中的。以裝飾為主的釵又名花釵。唐代后妃、命婦所簪“花樹”,實際上就是較大的花釵。它們往往是一式二件,圖案相同,方向相反,多枚左右對稱插戴。還有的釵頭上接或焊以寶相花形飾片,如安陸唐·吳王妃墓所出者,分十二瓣,嵌以寶石;其背部有小鈕,釵股插入鈕中,故容易脫落。西安韓森寨唐·雷氏妻宋氏墓出土的八瓣寶相花形飾片,以細小的金珠連綴成花葉,嵌以松石,花心還有一隻小鳥;裝此飾片的釵股已不存,所以它曾被稱為金鈿或珠花。
孫機(作者為考古學家、文物專家,著有《中國古輿服論叢》)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