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字為證,中國人權事業邁向更高目標

 

據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崔靜、郭麗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全面闡述中國人權事業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白皮書全文約2.1萬字,以大量數據和事實從9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成就,包括:發展權利、社會保障權利、民主權利、言論自由權利、人身權利、少數民族權利、殘疾人權利、環境權利、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白皮書列舉了中國人權事業在若干方面取得的進步,包括: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更好的保障;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生活更有尊嚴;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首次實現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加強對權力的約束,嚴懲貪污腐敗,建設廉潔政治邁出重要步伐。

 

白皮書還指出,2013年,中國協商民主制度化持續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健康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權力運行更加規範,政務信息更加公開,公眾言論自由的權利得到保障;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多措並舉防範冤假錯案,遏制刑訊逼供,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公民人身自由與生命健康權利更有保障;國家對少數民族繼續實施傾斜性政策,少數民族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項權利;殘疾人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進一步改善。

 

據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璩靜、崔靜、羅沙)“中國的發展進步,使每個中國人都得到發展自我和服務社會的機會,都享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的人權事業正在向更好更高的目標邁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佈的《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如此表述。

 

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劉傑表示,2013年,為公民在有序、依法的軌道上行使政治權利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劉傑説,根據這一精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十項重大戰略部署之一,就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這表明中國在政治權利保障方面更加注重樹立法治思維,同時不斷推動了公民以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劉傑説。

 

如何確保司法公平正義,需要理念轉變與創新,更需要原則與規則體系的支撐。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舉例説,2013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實施刑事訴訟法相關解釋,共548條,為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來條文最多的司法解釋,大量保護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的原則與制度規範細化。

 

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決定廢止實行了50餘年的勞動教養制度。齊延平表示,隨著我國人權發展環境變化,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和憲法法律權威,依法廢止勞動教養制度順應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大勢。

 

齊延平指出,去年以來,新一屆中國政府大幅取消審批事項,一年多時間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就近400項。同時,“法無授權皆禁止”的行政執法原則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全面鋪開,實現了從單純量的精簡到質的跨越。

 

“各級政府正在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的問題,注重行政執法程式建設,努力做到程式上的步驟清楚、機會平等、方法得當、期限明確,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申辯權、公眾參與權和救濟權等基本程式權利,嚴格杜絕執法簡單化、粗暴化的傾向,從根源上預防和減少違法行政行為的發生。”齊延平説。

 

白皮書還列舉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其他進步,包括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更好保障,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等內容。

 

對此,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健表示,這些在各個方面的進展反映出中國在“尊重、保護和實現”經濟和社會權利方面已進入一個新時期。

 

讀白皮書全文請掃描二維碼

 

 

■解讀白皮書

 

互聯網成為表達意見重要渠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的《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政府致力於促進和保護本國人民的言論自由,互聯網成為公民表達意見和發表言論的重要渠道之一。白皮書指出,中國互聯網發展與普及水準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互聯網的普及和完善,極大地擴展了言論自由空間。據統計,中國網民每天發佈和轉發微博信息達2.5億條,每天發送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信息超過200億條。網民言論關注的範圍十分廣泛,涵蓋了司法案件、民生問題、個人權益保護、醫患糾紛、反腐敗等各方面。

 

防糾冤假錯案措施進一步加強

 

白皮書指出,2013年我國完善冤假錯案防止、糾正機制,多措並舉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羈押人的人身權利。2013年,公安部深化錯案預防制度機制建設,加強對執法辦案全方位、全過程、即時性監督,從源頭上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最高人民檢察院健全檢察環節錯案發現、糾正、防範和責任追究機制;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式關和法律適用關。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羈押者的人身權利得到更好保障。2013年,公安部嚴格實行訊問詢問過程錄音錄影制度;要求所有看守所都要向社會開放,提高執法工作透明度。人民檢察院進一步完善了同步錄音錄影制度,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接受信訪舉報近200萬件次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的《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顯示,2013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950374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1220191件(次);立案172532件,結案173186件,處分182038人。2013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全年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同比分別上升9.4%和8.4%。突出查辦大案要案,立案偵查貪污、賄賂、挪用公款100萬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2871人,其中廳局級253人、省部級8人。

 

共建612個PM2.5監測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佈的《2013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我國不斷推進環保重點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細顆粒物(PM2.5)監測點建設,2013年在第一批74個城市496個監測點位實時發佈PM2.5等六項污染物監測數據的同時,完成建設第二批116個城市開展PM2.5等污染物監測點位,並開始實時發佈監測數據。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企業技術改造、調整能源結構、嚴格節能環保準入等35項具體措施。

 

全國農村共1650萬人脫貧

 

白皮書指出,2013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紮實推進,全國農村共有1650萬人脫貧。2013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央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94億元,比上年增加了62億元。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89元,比上年增加78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

 

綜合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