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中國有信心實現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同意《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將採取哪些舉措?節能減排目標執行情況如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19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進行了回應。

 

中國有信心實現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這是不言而喻的。”解振華説,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當中,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在國內採取的政策措施方面,一是節能、提高能效,二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三是增加森林碳匯。

 

他説,到目前為止,根據各個國家的一些科研機構的核算,發展中國家減排的承諾佔了全球總承諾量的70%,而發達國家只佔了30%。按照公約和議定書的要求,發達國家應當率先大幅度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但是這種情況我們並沒有真正看到”。明年要達成的新協議要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和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則,各個國家要根據自身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國情、能力,承擔與其相符的責任義務。

 

針對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的執行情況,解振華説,到目前為止,進展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進度安排。距離2020年還有6年時間,我國把已經公佈的目標納入到中長期發展規劃當中,説明中國政府有決心、有信心確保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

 

前九個月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5%

 

解振華介紹,今年1至9月份,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強度下降約5%。“十二五”的節能減排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但還要克服很多困難。

 

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解振華説,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國情進行論證。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會隨之增加,但只要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調整發展方式和能源結構,還可能出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的情況。中國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的狀況何時會出現正在研究論證。

 

解振華説,要儘早地出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必須要採取總量控制的措施,我國準備對能源消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現在正在論證。

 

他説,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光是一種挑戰,也為我國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帶來機遇。預計到2015年,中國節能環保産業年産值能達到4.5萬億,吸納的就業人口可能有3200到3300萬人。“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並不矛盾,如果處理好了,可以雙贏。”

 

我國擬建立全國碳市場

 

解振華介紹説,我國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工作,這7個試點地區兼顧了東中西部,目的是在不同發展地區探索碳交易制度和機制,為建立全國碳市場作準備。
他説,試點工作進展很順利。試點地區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制度和核算體系,也確定了本地區碳排放總量,建立了分配機制。目前,成交量達到1100多萬噸二氧化碳,成交額5億多元,碳價總體平穩,穩中有升。

 

保障能源安全兼顧環境保護

 

針對媒體關於“煤層氣開發帶來環境問題”的提問,解振華説,煤層氣的開發可能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所以在開發的同時要考慮到環境影響和對生態的破壞,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如果只使用煤,既造成污染,又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能源結構必須調整,我國正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

 

他説,保障能源安全要注重綠色、低碳。在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煤炭消費可能還會有一個合理的增長,但我們要盡可能減少煤炭總量,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在開發過程中要逐步加以解決。(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陳煒偉 王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