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台獨”不是台灣主流民意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9-03 10:46:05 | 來源: 東南網 |
最近台灣有兩份民調出爐,第一份民調是“台灣競爭力論壇”自2013年以來持續進行的季度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具中華民族認同的比例達八成七,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雖然較低,但也有六成,這與一般人認為台灣人傾向“台獨”的刻板印象大相徑庭。第二份民調是《聯合報》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年輕人有半數有意願赴大陸工作,這又與一般人認為台灣年輕人多排斥貶抑大陸的成見不同。
學運過後台灣回歸正常軌道
先深入審視第一份民調的內容,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雖達六成,但只有兩成是“積極認同”,另有四成屬“消極認同”。而此一比例在今年五月“太陽花學運”之後曾出現大幅滑落,顯示學運所造成的“反中仇中”氛圍,確實影響了台灣人民的判斷與選擇。但經過三個月的冷卻與調整,認同中國人的比例又回升至今年初的水準,也代表在學運的激情退燒後,台灣又回到了現實和平與經濟效益雙重考慮的正常軌道。
不過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雖較三個月前近四成來得低,但仍有三成四,這個數字符合一般學者對台灣人民支持“台獨”的概括比例。上述顯示“台獨”並非台灣人民主流意見,但由於臺媒偏好負面報道,而網絡又被“台獨”憤青盤踞,因此呈現出“台獨為主流”的假像。進一步調查也發現,“有些人在台灣宣稱自己不是中國人,可是到大陸訪問、辦活動、做生意,又宣稱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比例,竟有五成以上的民眾認為這是“面對現實,可以諒解”的行為,只有三成民眾認為這種行為“沒有原則,應該批評”,這或許正是許多人“在台灣搞‘台獨’,卻在大陸狠賺人民幣”的怪象之原因,也是我曾經分析過的“投機台獨”類型,在現實社會裏商人、政客、導演、藝人很多屬於此類。
超過半數民眾認為民進黨應該修改“台獨黨綱”,提出令台灣人民安心的兩岸政策。但若深入分析,就發現具“台獨”傾向的民眾並不贊同民進黨修改“台獨黨綱”,而“台獨”傾向民眾正是民進黨支持者的主流,於是綁架了民進黨中央的決策,使民進黨怯于面對“台獨黨綱”的存廢問題。
務實的年輕人常屬“沉默的多數”
再來討論《聯合報》的民調,在“太陽花學運”後,網絡和媒體上年輕人充斥偏激的“台獨”聲浪,再看到林飛帆、陳為廷等人政治行情節節高升。看到這些表像,很多人一定認為台灣年輕人都已“台獨化”,再加上90後的年輕人確實都是在李登輝、陳水扁修改歷史教科書,灌輸“台獨”理念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但民調卻顯示有半數年輕人想到大陸工作,遠高於排斥到大陸工作的年輕人比例,這應該是現實就業考慮與經濟利益誘因的驅使,不見得是理念上已唾棄“台獨”或接受自己是中國人的國族認同,但至少代表其頭腦仍然是清醒的,並沒有在學運的激情裏迷失方向。
我常説“一個台灣,兩種年輕人”,一種是盤踞在網絡上的酸民,另一種卻是務實向上的年輕人。只是後者常屬“沉默的多數”,他們不樂意也無意願在網絡上發聲或與不同意見者爭吵,所以在公共媒體裏呈現弱勢,也造成了兩岸社會對台灣年輕人的誤解,而《聯合報》的民調正好解答了這個迷惑。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