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戰老兵戰友相逢:有多少青春可以重來

圖為97歲的李接福(右一)正在給89歲的老戰友唐福生(左一)講述1939年崑崙關戰役場景。楊陳攝

 

中新網桂林9月3日電 題:九旬抗戰老兵戰友重逢:有多少青春可以重來

 

記者 楊陳

 

“你來了!”今年97歲高齡的抗戰老兵李接福對戰友唐福生的一句簡單問候,中間卻隔著70餘年的光景。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下午2點半,與關懷抗戰老兵志願者約定的時間還沒到,89歲的唐福生已早早梳粧整齊,左胸別著抗戰紀念章,拄著拐杖等在家門口。當天,他將與同屬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卻從未蒙面的戰友李接福見面,共同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汽車剛行駛至廣西桂林市臨桂縣臨桂鎮鐵爐村,在李家堂屋門前的小院,客人尚未進門,李接福便從竹椅上站了起來,一邊衝著唐福生頻頻揮手,一邊連忙迎上前,緊緊握住戰友的手。

 

雖然未曾一起共事,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但同屬一個部隊,曾經共禦外敵的相同經歷,卻讓這場70餘年後的相逢顯得分外親切。

 

“你來了!”“你今年也有90多了吧?”“身體還不錯呀!”李接福一連串發問,仿佛見到的不是一個素未蒙面的陌生人,而是一位久別的老友。

 

幾句閒聊之後,兩位九旬老人開始陷入回憶,轉眼回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段青春而又戰火紛飛的日子。

 

1936年,李接福參軍進入國民革命軍中央獨立炮兵部隊。“武漢會戰半壁山戰役的時候,戰鬥從天亮打到天黑,部隊幾千發的炮彈都打完了,後來只能向湖南長沙、廣西全州方向撤離。”

 

時隔78年,李接福依舊記得部隊到達全州後,他憑藉著管理馬匹的豐富經驗,輾轉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的點滴。“那時候師長是戴安瀾,雖然我從來沒跟他説過話,但是經常見,是個很正直的人。”

 

正是跟著這位“正直的師長”,1939年12月,李接福隨部隊在廣西南寧市東北郊的崑崙關與日軍展開激戰。“那一仗打得好狠的。”言語之中,李接福難掩激動興奮。“本來上級説活捉敵人會有獎勵,但是日本人殺害了我們那麼多同胞,將士們對敵人太痛恨了,寧願不領賞也想消滅他們。”

 

崑崙關一役,中國軍民浴血奮戰,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全殲日軍第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取得大捷。李接福也在隨部返回全州後,提前結束了軍旅生涯。

 

然而就在此時,時年剛滿16歲的唐福生等一群娃娃兵,卻接過了抗日救亡的接力棒,將熱血青春投入到部隊戰場之上。

 

“這麼算來,你剛離開部隊,我就進來了。1941年,我在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直屬部隊輜重兵團團部,當傳令兵,跟你們幹的活不太一樣。”唐福生靜靜地聽完李接福的戰鬥故事後,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

 

“當年我們一路從全州坐車到柳州,然後步行經貴州開赴雲南騰衝、保山一帶,一呆就是3、4年。”唐福生説,雖然期間一直是負責往返昆明傳送上級文件,並沒有真正在戰場上與敵人較量,但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卻是他今生今世不會忘記的日子。

 

“那天我們駐紮在玉林,原本打算第二天去廣州灣跟日軍打仗的。淩晨的時候突然聽到廣播裏説‘日本無條件投降了’,頓時整個部隊都沸騰了。沒有鞭炮,就舉著槍往天空打。劈裏啪啦的,就跟過年一樣。”唐福生高興地比劃著。“後來我們的路線也改變了,部隊轉道去接收廣州。”

 

兩位九旬老人,一段塵封70余載記憶。從年少青蔥到如今白髮蒼蒼,他們經歷過太多戰場上的生離死別,也見證過太多戰火紛飛年代的人間悲苦。雖然兩位老人住處相距車程不過半個小時,但此前卻從未知道彼此。而更多他們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早已是陰陽兩隔。

 

夕陽下,正當這對特殊戰友準備合影留念的時候,李接福突然想到了什麼,他叫兒子將一塊由關懷抗戰老兵志願者送來的“中國抗戰勝利六十五週年”紀念章找出來,別在胸前,與唐福生一道留下了寶貴的瞬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