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授:私人設置獎學金鼓勵陸生又何妨?

近日島內有“立委”提出近年來大陸赴臺的陸生獎學金領取過多的問題,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台灣政治大學圖書信息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薛理桂的評論指出,陸生來臺後,可以讓兩岸的學生多交流與多認識彼此的社會,對於本土的學生也可發揮刺激的作用,即使由私人設置的獎學金稍加鼓勵,又有何妨?

 

評論摘編如下:

 

近日島內有“立委”提出近年來大陸赴臺的陸生獎學金領取過多的問題,甚至於舉出台灣清大每位陸生可領高達24萬元的獎學金。以筆者任教的政治大學,近年來主要招生對像是碩士或博士生,由於是人文與社會科學見長的學校,每年申請的人數較有限。但當局有規定來臺的學生都是限定較優秀的學校,且來臺後的陸生大都用功於學業,表現十分傑出。

 

自從2008年臺當局“教育部”訂定大陸學生來臺的“三限六不”原則的框架,三限是指限校、限量、限領域,六不是指陸生來臺不加分、不影響台灣學生就學權益、不編列陸生獎學金、不允許陸生校外打工、不可考證照、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等六項規定。有了上述的規定後,“國立大學”對於陸生來臺後的措施是很難跳脫出此項框架的。

 

臺當局“教育部”已訂定出上述的“三限”與“六不”政策,可知“國立大學”不能運用公款設置陸生的獎學金,因而目前的“國立大學”的陸生獎學金大都是由私人捐贈設置,並未使用到公款,“立委”提出對陸生有優渥的獎學金,並非是由公款所設置的獎學金,誰曰不宜。

 

目前世界上先進國家和地區,無不卯足全力在爭取世界各地優秀的學生,如新加坡即是一例,到大陸爭取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到該國就讀大學,畢業後可在該國工作若干年,還可以協助取得該國的永久居留權等諸多優惠措施。香港也不遑多讓,積極爭取兩岸優秀的學生前往就讀。

 

在舉世都在搶人才的浪潮下,台灣仍有以管窺天之士,畫地自限,唯恐太多的優秀人才進到台灣來,恐怕有讓台灣更加本土化與島國化之虞。陸生來臺後,可以讓兩岸的學生多交流與多認識彼此的社會,可以達到擴大交流之效。此外,陸生大都用功於學業,對於本土的學生也可發揮刺激的作用,即使由私人設置的獎學金稍加鼓勵,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