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漫畫為何易惹火上身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5-01-14 15:33:57 | 來源: 新浪文化 |
1月7日,法國諷刺性漫畫雜誌《查理週刊》總部遭“定點清除”式恐怖襲擊,死亡的12人中包括了4名知名漫畫家。《查理週刊》因刊登諷刺伊斯蘭教的漫畫而惹火上身已經不是第一次,3年前其編輯部就遭到過燃燒彈攻擊。與其他穆斯林極端組織發動恐襲事件不同的是,此次事件把“諷刺漫畫”這個目前中國人並不熟悉十分的藝術表現形式端上了臺面。
《時局圖》
諷刺漫畫起源於漫畫,漫畫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到西元2世紀的羅馬圖拉真柱。中國古代同樣也有類似的漫畫藝術,漢代的武梁祠石刻、北魏的彩繪漆屏都可以看作是漫畫的雛形。漫畫不同於繪畫,它可簡單可複雜,可誇張可寫實,但它更注重與表達一個觀念或者故事內涵。中國古代的漫畫就被叫做“諷刺畫”、“戲畫”、“諷喻畫”等等,可以説諷刺與批評正是漫畫生命之源,是漫畫的靈魂。
《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傑作。它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世鐘的作用。圖中熊代表俄國,犬代表英國,蛤蟆代表法國,鷹(即鶧)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腸子代表德國。
沈伯塵漫畫
中國的現代諷刺漫畫在20世紀初期開始嶄露頭角,當時的三位大師沈伯塵、黃文農和華君武先生被評價為“中國漫畫史上僅有的可大書特書的3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甘屈辱,不顧個人安危,以筆代刀,用諷刺漫畫與當時的帝國主義、黑暗勢力和腐敗時局作鬥爭。然而諷刺漫畫由於其政治題材鮮明敏感、表現手法親民辛辣,自誕生開始就受到了主流報紙媒體的警惕,當局對諷刺漫畫漫畫甚至漫畫家人身的迫害也如影隨形。中共上臺以後諷刺漫畫界更是一潭死水,它們一夜之間幾乎全被各種政治宣傳畫、樣板戲連環畫等意識形態宣傳品所取代,一些僅存的如丁聰、廖印堂等人的“新諷刺漫畫”也僅將關注點落在社會問題上,很難再中看到前輩們作品中的骨氣,因為任何對政治題材的涉獵都可能引火燒身。
中國政治宣傳畫
與中國相反,西方的政治諷刺漫畫歷史悠久,它們以其幽默的畫風、獨到的視角和犀利露骨的揭露性,深受廣大讀者群體的喜愛。他們諷刺政壇陰暗、社會不公、軍隊黑幕、名人醜聞,調侃的對象幾乎無所不包。這些在非西方社會看起來“大尺度”、“粗俗”、“飽含惡意”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實正是西方社會展現自由表達權和社會寬容程度的重要窗口。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很多報紙都有開闢專門的諷刺漫畫專區,比如德國著名諷刺雜誌《泰坦尼克》就曾經將目標對準教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諷刺“梵蒂岡醜聞”。在法國,漫畫家們常用法國人特有的黑色幽默,拿政客、宗教人士乃至總統奧朗德直接開涮。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頻頻“中槍”,從政治話題到個人生活,幾乎方方面面都被漫畫家們拿來調侃。
美國諷刺漫畫抨擊奧巴馬
德國《泰坦尼克》諷刺梵蒂岡性醜聞
此次法國《查周》遭襲事件,引起了法國各界上萬人自發組織抗議遊行,之所以激起如此大的憤怒,不僅是因為它造成了12人死亡的人間悲劇,更是因為它觸動了民主社會賴以維繫的表達自由,更觸動了西方核心價值的根基。這是對法國人民的攻擊,更是對整個西方言論自由的攻擊。極端組織希望通過攻擊媒體散播恐懼,從而給媒體播下自我審查的種子,而自我審查正是對言論自由乃至思想自由的最大挑戰。來自世界各國的漫畫家。媒體人都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上聲援《查理週刊》,正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下一個遭受襲擊的很可能是任何媒體、任何人。
各國漫畫家聲援《查理週刊》
各國漫畫家聲援《查理週刊》
諷刺漫畫作為一種獨特的時評模式,它用一種“Funny”的精神傳播信息,其在本質上與一般的文章時評沒什麼不同的,但有些國家和組織之所以懼怕諷刺漫畫甚過其它表達形式,乃是因為它具有一般媒體形式所沒有的鮮明性、深刻性、啟發性、易懂性和易傳播性。一幅優秀的諷刺漫畫所傳達的信息,或需長達幾千字的文章才能表達清楚,這種易傳播性使諷刺漫畫在不同語言、民族、教育背景、通信方式間可以以極地的成本傳播,特別是對低教育水準、高信息封閉性的環境有很好的滲透作用。而一旦諷刺漫畫在低層次的人群中傳播開來,其所蘊含的啟發性將轉化成巨大的力量,迅速填補低層次人群與精英階層的鴻溝,對現有社會結構將造成顛覆性的影響。這,才是諷刺漫畫被一些國家與組織嚴防死守真正原因。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