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森: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是兩岸必走道路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5-01-14 10:31:1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是兩岸必走的道路,兩岸服貿協議雖然目仍卡在“立法院”,過去部分人士對服貿有些疑慮、誤解,現在大部分都已厘清,支持的民意已多於反對,未來除期盼“立院”儘快通過服貿協議,也要與對岸加速貨貿協議協商,協助馬當局推動兩岸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目標。
林中森1944年生,台灣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曾任高雄市地政處長、秘書長、副市長、“內政部次長”、“行政院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9月27日接任海基會董事長至今,兩岸服貿協議由他代表與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簽署。林中森上任27個月有餘,已參訪大陸27次,今年1月中下旬還安排兩次訪陸行程,心繫兩岸關懷臺商之意不言可喻。
林中森接受中評社訪問時也強調,最近國臺辦與台灣方面陸委會建立直接溝通聯繫機制後,未來海基會將以優質的工作團隊與經驗,與陸委會相輔相成,更加緊密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更大人民福祉,共享更多和平紅利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已經建立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互訪機制,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兩會機制未來扮演角色備受各界關注。
林中森表示,台灣方面陸委會及海基會均為大陸工作體系的一環,陸委會負責政策規劃及跨部會協調,授權海基會進行兩岸協商、交流與服務工作。海陸兩會工作內容極具關聯性及互補性,多年來兩會合作無間,共為兩岸和平發展及增進人民福祉做出重要貢獻。
他指出,最近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建立直接溝通聯繫機制後,對於兩岸事務主管機關的交流,具一定指標及意義。而海基會有優質的工作團隊,具豐富的協商、交流與服務的工作經驗。未來將與陸委會相輔相成,更加緊密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相信一定可以使命必達,創造更大人民福祉,共享更多和平紅利。
面對中韓簽署FTA,《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仍卡在“立法院”未生效,外界憂心兩岸起了大早,卻可能連趕晚集都趕不上。
林中森表示,服貿協議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兩會第9次高層會談簽署,“立法院”旋于6月25日通過朝野黨團協商結論,協議需經“立法院”逐條審查、逐項表決,非經“立法院”實質審查通過,不得生效。6月27日“行政院”院會決議將協議送“立法院”備查,7月30日“立法院”院會決定交付8委員會聯席審查。
他指出,台灣是多元自由民主的社會,對於公共議題會有許多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這樣多元的聲音,臺當局不會偏聽,一定會兼而聽之,並會多包容不同意見,加強協商、溝通及整合,做出對人民最有利的決策。以往部分人士對服貿協議有些疑慮,甚至誤解。現在大部分都已厘清,支持服貿協議通過的民意已多於反對,期待“立法院”能儘速做成對人民、企業、社會最有利的決定。
對於外界對兩岸服貿協議的疑慮,林中森逐一説明,強調服貿協議不是黑箱作。事實上,服貿協議歷經了兩年多的談判,15次的業務溝通,談判前更召開了110場次與相關公協會、業界代表溝通諮詢,絕對不是黑箱作業。像律師業、會計師業、建築師業不贊成開放,臺當局就堅守底線,未同意開放。協議簽署後“立法院”已辦了20場次公聽會,臺當局也舉辦了無數場的説明會及宣導會,相關的業界均已經過充分溝通並且得到他們大多數人的支持。
他表示,服貿不會造成失業問題,台灣的服務業佔GDP超過7成,遠超過大陸的46%,但台灣的市場有限,因此藉由服貿協議,以優於世界各國的條件前往大陸發展服務業,搶佔商機對於台灣的業者可説是絕佳的好機會,因為服務業是台灣的強項,對大中小型企業均有利,不會只對大企業有利。
他指出,相互開放投資不只不會造成勞工飯碗被搶,反而製造許多就業機會;自2009年6月起開放陸商來臺約5年來,大陸對臺共有500多個投資案,僅有200多位白領管理人員來臺,但卻製造了約一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擔心的人實在是多慮了。
他説,協議是以維護台灣業者權益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以印刷業為例,印刷業僅開放陸商投資現有台灣印刷企業,不能新設立,且入股投資比例不可超過50%,更不能來就業當勞工、當技術工,只能當股東。
他表示,臺當局僅是提供更有利的經營環境給廠商,是否同意陸資來臺參股,主動權仍掌握在台灣廠商身上,若接受合資有利自身經營,抑或有利佈局大陸市場,則廠商將做出智慧的選擇,同意合資。反之,則將拒絕。例如外界擔心印刷業會受波及,經過32場説明會後,好不容易才化解印刷業界的疑慮。
他指出,兩岸服貿協議設計了許多配套措施。協議牽涉層面相當廣,雖然臺方談判團隊相當審慎,努力爭取到權益極大化,衝擊極小化,但未來在執行層面上可能會有些結果與原先規劃不符,但文本設有緊急磋商機制,也有反壟斷及避免不公平競爭條款,不會發生大陸企業一條龍,打垮台灣企業的事情。
他説,協議的商談一定是有給有得,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陸方對台灣開放80項,均屬超WTO待遇,臺方對大陸開放64項,則多屬同等或低於WTO待遇,可説是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大家可把協議想成“一籃子的交易”,要買就是整簍買下,不能只挑揀簍子裏大的、美的,否則只能放棄成交或價錢重談,也就是重啟談判,但也必須雙方同意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並非單方面就能決定。但如果買回去後,發現簍子裏有爛的、壞的,跟雙方原先談好的協議不一樣,沒關係,協議裏有因應處理條款及緊急磋商機制可解決問題。
他表示,臺當局行政部門也已針對可能受損産業之扶助,匡列了982億元新台幣的資源,協助受衝擊的産業調整體質,輔導振興轉型升級,甚或損害救濟。目前仍有若干社會人士對協議有意見,對此,臺當局仍將加強溝通及對話,“立法院”也將逐條審查,相信“立法委員”們會做出最有智慧的安排。
林中森表示,臺當局將會更加強協議前的溝通、諮詢與宣導,目前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正在進行“立法”審議工作,“行政院”版本的條例草案規劃了四階段的“國會”、業界及社會溝通,以及兩階段的“國安”審查機制,力求未來的兩岸協議能兼顧過程公開透明並不悖國際慣例,取得平衡點,使其更加得到各界的認同與支持。
他強調,協議在經過政府這段時間的努力溝通後,已重新獲得大部份民意的支持,期盼“立法院”儘快通過服貿協議。
他指出,有鋻於大陸與韓國FTA已結束實質性談判,而韓國與台灣出口品項重疊度高,臺當局會加速貨品貿易協議協商。此外,臺方期待大陸市場開放程度不低於韓國。另針對受陸韓FTA影響之産業,將以因應貿易自由化産業調整支援方案進行輔導,提供措施包括:産業輔導、技術升級、低利融資、品牌建立、貿易拓展及勞工協助等,協助臺商提升競爭力。
他説,在全球化及自由化之趨勢下,全世界各國已相互簽署384個FTA,兩岸應相互扶持,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大陸國臺辦張志軍主任與台灣方面陸委會王鬱琦主委在互訪交流時,已代表兩岸提出此一共同期待,積極共同研究具體推動方案,以促進兩岸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共創互利雙贏。
他表示,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是兩岸必走的道路。亞太地區是目前全球經濟整合最快的地區之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皆將在今、明兩年完成談判。大陸也正偕同亞太各經濟體推動亞太自貿協定(PAFTA),這些重要協議均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而大陸是世界第2大的經濟體,兩岸加速推動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共同研究,其重要性與迫切性已無須言喻。
林中森指出,海基會今後的任務,仍是與大陸海協會共同擔任兩岸協商、交流、服務的平臺,共同協助政府推動推動兩岸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依據去年的數據,大陸已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地及進口地、外匯存底全球第一、吸收外資全球第二,不但是世界工廠,更是全球極重要的市場;因此兩岸關係和平繁榮、持續穩定的發展,對於兩岸經濟未來發展相當重要,只要有利兩岸人民福祉,海基會在臺當局的授權下,將會共同配合政府推動兩岸均能融入區域經濟整合,讓兩岸不在各國競相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中被邊緣化,更重要的是要為兩岸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公平競爭的地位,讓兩岸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動能與活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人民福祉。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