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攜話劇登陸:追夢是兩岸年輕人共同經歷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5-01-24 14:38:35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吳念真編劇執導的“這些人那些事”大陸版舞臺劇《台北上午零時》于2015年1月22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1月23日,吳念真攜兩位主創參加在國家大劇院參加鳳凰公演禮,圖為吳念真。(中國台灣網 張潔 攝)
北京消息深色毛衣、牛仔褲、圓形黑框眼鏡,內斂隨和的穿著如同他筆尖的樸素語調,吳念真甫一登臺,便迎來在座觀眾的熱烈掌聲。早在許多年前,這位“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的作品已穿越海峽,觸摸到大陸青年的心。他筆下的生老病死,那些面孔與身影,生活的殘酷與溫柔曾帶給我們良多共鳴與喟嘆。
“用情最深”的《台北上午零時》
繼吳念真編劇並導演的話劇《台北上午零時》于1月22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後,23日他攜兩位主創黃韻玲和吳定謙共同參加該話劇的公演禮。
人們談及吳念真,便會津津樂道于他“編劇、導演、作家”的多重身份,他1973年開始從事小説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説獎。1981年起,陸續創作了《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悲情城市》等多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舞臺劇代表作有《人間條件》系列等。
公演禮上,吳念真隨意自如,侃侃而談。坐在臺上,與觀眾親密無間。他率性幽默仿佛相識多年的好友,風趣智慧講述人生體味又像慈愛的長者,然而,大家更願用“溫情的講故事的人”來描述他。面對面的交談,聽他似是漫不經心地娓娓道來,原本曾經貼合於《這些人,那些事》的作者形象,立刻豐滿立體起來。
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吳念真,有一位礦工父親,從小生活在九份礦區的一個村子裏。他曾在書中用“生命共同體”來形容那份濃厚的鄉土情,幾百戶人家就像一家人,懷揣著同一個簡單而真實的夢想,這對他未來的創作産生重要影響。
話劇《台北上午零時》的故事便發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取材自吳念真年輕時當學徒的生活經驗。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三個從“下港”上來台北討生活的年輕人彼此支持的生活以及與麵店打工女孩的感情糾葛。吳念真將自己青春時期最深沉的記憶寫進這部話劇,“我也是十五、六歲的年紀隻身來到陌生城市討生活,為夢想而打拼,對愛情十分憧憬又不知該如何表達。”
吳念真認為,《台北上午零時》是《人間條件》系列中和自己人生最為接近的。有報道説,首先帶到大陸的這部《台北上午零時》“用情最深”。他笑笑,不置可否。他認為,那個年代的質樸純真和美好希冀,在當下時代不易找尋。和台灣一樣,大陸的大城市中也有許許多多外地年輕人,他們懷揣夢想、努力奮鬥。
“尋找夢想的故事,相信在大陸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的年輕人,到大城市打拼的經歷都有相似之處。”《台北上午零時》在大陸首映獲讚,打動許多大陸年輕人,便是因為這部話劇所反映的那個年代的台灣故事與當下大陸年輕人的經歷産生了強烈共鳴。
説到這裡,吳念真回憶起他在上海理髮店曾經遇到的貴州女孩。女孩在上海打工,如果要回家,必須從上海坐飛機到貴陽後,再坐五小時巴士,之後再走一個半小時才可到家。她為了省錢沒有回過家,將來想要回家鄉開一家這樣的理髮店。
新聞發佈廳裏的黃色燈光溫和而柔軟,陷入回憶中的吳念真稍微收了收握在手中的話筒,眼神發亮,在燈光中格外安靜慈祥,他説,這讓他忽然想到自己年輕時單純的夢想,這位貴州女孩令人非常感動。
溫情的“最會講故事的人”
交談中,吳念真用“溫情”二字形容自己,他將自己溫柔的目光投向城市中,投向身邊的每個小人物。吳念真笑著調侃自己就是個“小人物”,當過兵,打過工,做過許多行業,“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來。大家説我寫的都是中下層小人物,我覺得這是社會中一大部分人,這些都是一种經歷,沒有經歷就不會寫出來。”
此時的吳念真,仿若歷經世事的智慧長者,在人生的畫卷之上揮墨。他説,人是靠希望而活著,因為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希望,在寒冷時就能撐過去,自己對生命抱持這樣的態度,你的希望也會給他人共享。大時代的浪潮被分成一份份小東西,每個人都有故事。
談論年輕人的話題時,吳念真頗為耐心與包容,非是長者的諄諄教誨,而是感同身受的平等交心。他説,我們這一代其實對下一代有所虧欠;他説,13歲到16歲的孩子最需要幫助卻疏于被關注;他説,現在的年輕人在外奮鬥其實很辛苦。他還説,大陸面積大,也同時在經歷鄉村和城市的遷徙與變化,家鄉或許對年輕人來説更加遙不可及,就像那個貴州女孩一般,大家都在追夢。
吳念真曾説,“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記。”他告訴在座的年輕人,要享受閱讀與寫作,他分享收錄于《這些人,那些事》中的《遺書》一文的創作經歷,一番率性的談話打動了現場觀眾。他為大家講述他與同胞弟弟的真實故事,顯是濃郁感情的內斂且克制,然則也能遠遠觀望出他些微發紅的眼眶。他認為寫作是這種感情很好的宣泄口,非是緬懷,亦不是紀念,而是將心裏的話講完。
期間吳念真還談論近期的大陸電影,表示很想觀看《推拿》。而他與大陸的文藝緣分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始。從早期偷偷看沈從文的《邊城》,忍不住為之落淚,到在香港參加影展看到大陸電影《如意》後對其拍攝手法非常欣賞,吳念真對兩岸文藝創作的發展抱持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度,他認為,與任何創作一樣,兩岸文藝創作都具有多元性,非常自由化,只要有新的嘗試就能創作出來。
吳念真在《這些人,那些事》的自序中寫到,“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他的故事,我們也享受著故事所帶給我們的五味陳雜的情感體驗與共鳴,慶倖吳念真帶來的作品,讓我們這群人和另外一群人的人心不會走得太遠,相互觸摸到彼此的溫度。(中國台灣網記者 張潔)
吳念真編劇執導的“這些人那些事”大陸版舞臺劇《台北上午零時》于2015年1月22日國家大劇院首演。1月23日,吳念真攜兩位主創黃韻玲(右二)和吳定謙(右一)參加公演禮。(中國台灣網 張潔 攝)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