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金周遇冷 專家稱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新社香港10月10日電 (陳逸舟)內地十·一黃金周的最後一天,香港海洋公園下著零星小雨,遊人意興闌珊,曾經熙熙攘攘的遊樂項目基本不需要排隊,而相似情景也發生在了傳統購物區。

 

雖然市況冷清,不過,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梁公佈黃金週期間來港旅客數字,仍較去年同期增加1.5%,變化平穩,但零售業則不如去年理想。

 

香港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黃金周前兩天旅客人數同比分別上升了16%及22%,不過之後人數就逐漸下降,主要下跌原因是深圳自由行政策由“一簽多行”變成了“一週一行”。

 

近月來,訪港旅客數量持續下滑,業界憂心忡忡。姚思榮表示,從6月開始到9月,每個月訪港旅客的人數都在下跌,跌幅維持在4%到7%之間,經濟大環境不明朗,港匯偏強,近日有針對內地遊客的不愉快事件,及其他國家放寬簽證措施等種種因素,都是內地訪港遊客減少的原因。

 

香港東方表行董事兼秘書林慶麟稱,黃金周及今年以來,旗下店舖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5%至20%,前景並不樂觀。更有零售業界人士形容,這是香港“最糟糕黃金周”。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係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最糟糕’這個説法太誇張了。”因為香港旅遊業也曾面對過因為經濟轉型等因素導致的波動,當下,如果旅遊業再不進行結構性改變的話,有可能面臨危機,現在這個時機可以促使旅遊業迎接挑戰,進行轉型。

 

姚思榮也指出,香港的旅遊景點老化和同質化嚴重,需要進行整合改造以提升競爭力,比如香港旅遊景點中吸納遊客數排名第一的尖沙咀星光大道8日將開展優化工程,關閉三年,雖令部分遊客失望撲空,不過姚思榮解釋稱,由於星光大道設立時間較長,部分基礎設施老舊,無法滿足遊客的需要,因此進行一次性整修,之後再以嶄新面貌繼續維持吸引力是有必要。

 

另外,此前媒體曝光了“黑店宰客”的現象,損害了香港“購物天堂”的稱號。姚思榮建議,特區政府應嚴厲打擊這些行為,重塑香港“好客之都”形象,加上旅遊資源的開拓、整合,在五至十年內,完成香港旅遊業向保育旅遊、商貿旅遊的轉型。

 

至於零售業方面,高端産品銷貨量受旅遊業影響最大,有國際品牌開始收緊香港的陣線,比如美國品牌Coach于8月關閉了中環店,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豪雅表也計劃關閉位於香港銅鑼灣的門店。麥萃才表示,這是正常的情況,因為用天價租下大型店舖並不符合商品銷售的策略,這些鋪位重在宣傳意義,使更多來港遊客熟悉品牌,以香港為“橋頭堡”和“跳板”,加速開拓更大市場,所以之後關店也是必然趨勢,只是目前的零售業不景氣可能加快關店步伐。

 

麥萃才表示,雖然以遊客生意為主的高端消費下滑,不過香港失業率較低,本土消費依然穩定,零售業可以向中端消費發展。市場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一策略,部分中價品牌逆市擴張,連鎖時裝店H&M將在本月底于銅鑼灣開設亞洲最大旗艦店,公司高層表示,香港零售不景氣反而讓中端市場有更多發展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