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防盜進入"刷臉時代" 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安防

本報訊竊賊觸發了報警器,剎那間,一股強勁的白色煙霧通過安防設備射出,幾秒鐘就充滿了整個房間,讓人辨不清方向,竊賊想逃都難以擇路,更別説偷盜。昨日上午,出現在河南省群藝館大廳內的這一幕,讓人感慨無毒無味的煙霧竟然也能“擒賊”。原來,這是2015(鄭州)國際博物館協會安全委員會第41屆年會開幕式上的安防技術展示。而本屆年會,也是目前國內在博物館安全方面舉辦的規格最高的一次。

 

據介紹,本屆年會由國際博協安全專業委員會、中國博協和河南省文物局主辦,中國博協安全專業委員會與河南博物院承辦,包括國際博協安全委員會主席威廉·海卡門在內的30多位國際代表和國內60多家重點博物館的100多名代表及特邀安防專家出席。

 

記者在年會上了解到,目前已經有多種高科技手段進入博物館安防領域,包括能夠在參觀者無知覺的情況下自動記錄其參觀信息的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有效預防犯罪分子踩點,還有可以防止文物“掉包”的顯微圖像辨識技術,充分保護外出展覽文物的安全。

 

中國博協副理事長、國際博協安全委員會執委、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告訴大河報記者,此次年會是國內舉辦的博物館安全方面規格最高的一次會議,論壇聚焦國際博物館安全方面的前沿課題,並有多家機構帶來最新博物館安防科技的展示,這一平臺,將為國內外博物館提高安保技術、提升安保理念提供很好的參考。

 

“中國博物館的整體安全在國際上是做得比較好的,一些新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位置。河南博物院也在近年與一些機構合作研發安保新技術,目前已經在全國首次應用了博物館參觀識別卡,可以有效記錄參觀者信息,控制流量,分析潛在安全威脅,這一技術也受到國際博協的肯定。”田凱説。

 

記者遊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