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協理副校長吳恩柏:大學生創業首先要誠信正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0-26 16:28:46 | 來源: 新華網 |
香港科技大學于1991年建校,二十餘年間,香港科大銳意進取,已迅速成長為國際知名學府,在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位列第28位。尚不及而立之年的港科大如何一躍成為“國際知名”?新華教育近期專門採訪了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吳恩柏博士,一同走進香港科大及其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為本次訪談的精彩內容摘要。
建跨領域學科體系 助力創新創業學習
記者:香港科技大學如何建立健全課程體系?
吳恩柏:香港科技大學已形成一個跨領域學科體系,由一位協理副校長位階的教授專門負責跨領域學程。學生除了參加學校設計的跨領域學程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自己有興趣的跨領域學習的跨領域學習,比如分子生物科技,它同時需要有理學、工學、醫學相關專業的背景,學生可以在經過教授同意後,自選他所需課程。課程涉及創業的部分,學生也可以選擇到學校的商學院和工科學院上課,所有這些課程均可獲得學分。
在課程以外,香港科大為學生設立了創業中心,九月份學校剛剛落成一個創業交流基地,幫學生把創業基地內的硬體設施做好,然後讓各個學院的學生自由地參與進來,自行在創業交流基地內組合討論、交流、分享心得,教授會參與指導,但不會干涉他們的選擇,允許學生由錯誤中學習。在創業交流基地內,學校還設置了咖啡廳,讓學生制定商業計劃自己經營,一個學期輪換一次。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學會如何規劃及開展生意、建立團隊文化,解決運營所産生的各種問題等等。
學生選擇科研還是創業本身並不矛盾
記者:香港科大如何處理普通高等教育和創新教育間的關係和平衡?
吳恩柏:其實這兩種教育本身並不相衝突,有的學生進入到大學之後有志於做科學研究,香港科大會有一條設計得完善的道路讓他走。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後選擇創業,我們也有一條路讓他走。有能力的學生同時走這兩條路,也不會衝突。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型創新,一種是商業模式型創新,更好的情況是學生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但這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匯聚而成的。對於一般沒有工程學院或理學院背景的學生,通常是會做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剛才提到的創業交流基地就是分別把有技術型創新的學生和商業模式創新型的學生放到一起,讓他們自行尋找夥伴,尋找解決方案,自行組隊走上創業之路。除此之外,學校也會舉辦各種比賽,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也可以自己去找夥伴。各學院的學生也可以在創業課程的課堂上找夥伴做專題,解決實際問題。
不以短期內學生是否創立公司評價創業教育成功與否
記者:您如何看待一些創業班級創業率低?
吳恩柏:我們沒有期望學生畢業後一定會去創業,我們希望的是通過創業教育能在學生心中種下創業的種子,讓他能有一個信念,經過創業技能的訓練,學生畢業後如果選擇去其他大公司就業,也會用到這些技能。比如,在我們學校舉辦的“百萬創業大賽”中,很多贏得大賽的學生團隊不一定會堅持下去,堅持下去的會是那些韌性很強的學生。
我認為不要以短期內學生是否創立了公司來評價創業教育成功與否,而是應該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知識和文化。這樣即使他不立即選擇自主創業之路,在職業生涯中這個創業的種子也會適時萌芽,也會在他所工作的環境裏邊做出創新,這種創新可以是經營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技術及産品等方面的創新。
教導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誠信正直
記者: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缺乏的東西是什麼?
吳恩柏:香港科大的老師基本上是以學術研究為主,並致力於知識的傳遞,也就是傳到授業解惑。但對於一個公司來講,知識和技術通常不能售賣,要形成産品或解決方案才能出售。在一個創業團隊中,學生和老師需要了解2-5年後的市場趨勢、規模、客戶群體、使用者情景以及競爭者。了解這些後,我們就可以把産品規格和解決方案制定出來,從而發展創新技術、並將創新技術註冊成專利。
這些是跟學術研究是不一樣的思維,所以這也是學生和老師透過創新創業學習到的部分。
記者:大學生創業初期最需要學校提供哪方面幫助?
吳恩柏:在大學生創業初期應該鼓勵他,我們教導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誠信、正直。如果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不具備誠信、正直的品格,那他就可能會在某個地方跌倒。我也看過很多成名、成功的人士因為不誠信,不正直而栽大跟頭,永劫不復。如果創業者具備正直和誠信的品質,也許會失掉一些所謂的機會,但創業之路就可持續發展。如果你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就一定會發現一些別人找不到的機會,終究可以把這個機會變為産品或解決方案。
今年適逢香港科大建校25週年,校方也陸續邀請到25位諾貝獎獲得者及中外行業的精英人士,如朱棣文、謝赫特曼 (Dan Shechtman)、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集團董事會主席趙國華 (Jean-Pascal Tricoire)、萬科集團創始人及董事會主席王石等到學校講座。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能在在校期間接觸到各行各界裏最優秀的人,讓學生們看到榜樣受到啟發,然後按照自己的本性去選擇喜歡走的路。
(王曉陽)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