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人戀上廈門 十二曲譜城市故事

中新網廈門10月27日電 (記者 陳悅)三年前,看盡兩岸音樂界芳華的台灣第一代民謠創作歌手楊慕在廈門停留下來。當時,他説自己要為廈門這座城市挖掘更多原創音樂。

 

三年後,楊慕剛結束了“十個月每天熬夜到日出”的生活狀態,為廈門譜出十二首歌曲,以一組“城市情歌”寫盡廈門的魅力;同時,即將在11月3日“廈門親像一首歌”城市原創音樂會上演唱這些歌的歌手,也是楊慕和他的音樂同志們所發掘的。

 

“原創音樂,要有音樂,也要有歌手”,楊慕説,這兩者,都是他三年積累的作品。

 

27日下午,在面積不過二三十平方的“微風樂集”工作室裏,楊慕邊彈邊唱,與這些歌的詞作者郭肖華一起接受記者的採訪。

 

十二首歌的旋律一一在楊慕指間流出,它們的確是屬於廈門的組歌,寫鼓浪嶼、寫最富老廈門氣息的沙坡尾、寫中山路老街、寫文藝漁村曾厝垵,以及“每個廈門人心中都有”的廈門大學。

 

楊慕的搭檔、廈門理工學院數創藝術學院院長郭肖華,也曾為大陸多位歌手寫過歌。他説,自己最佩服的楊慕保留深厚的音樂功底,有很多藝術表述手段和曲風。

 

“這首是琴加民謠、這首是搖滾、這首是爵士,這首融入了閩南的南音”,楊慕説,為這組歌“醞釀了兩年”,自己“一輩子的音樂旅程,所有學習到的音樂技能幾乎完全使用上了”。他希望寫廈門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能夠被跨時代的觀眾所喜歡、接受。

 

郭肖華説,楊慕走遍兩岸大城市,是廈門給了他遠離紛擾的寧靜;的確,初到廈門不久,楊慕就寫出了《廈門親像一首歌》,在歌中,他説“在阮(閩南方言,我)的心目中這是我第二個故鄉”。

 

楊慕為這座城市所努力的,除了寫歌,還有找歌手。他説,為了挖掘歌手,自己和工作夥伴們,走遍廈門,走進校園,尋遍網絡,“寫歌和找歌手的時間,大概一半對一半”。

 

給郭肖華留下深刻印象的,則是楊慕為歌手們常常排練到淩晨三四點,“幫年輕的歌唱者排練矯正,體現傳承的意願”。

 

楊慕對年輕歌手是深入到每一個細節的嚴格。在採訪時的彈唱中,楊慕還不時同伴探討歌手的得失。他遺憾一位歌手太年輕,少了一點滄桑感,不禁開玩笑,“要多失戀就好了”。

 

11月3日,楊慕將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交出為廈門所寫的這一組情歌。廈門愛樂樂團為此派出五十多位成員助陣;廈大藝術學院學生將擔綱舞蹈,還有曾與很多知名藝人合作的台灣音樂人跨海來助陣。

 

與詞曲作者一樣,演出陣容可謂也是兩岸寫作,來演繹一個楊慕“為廈門量身定制的音樂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