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 420余件文物、資料展出

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 420余件文物、資料展出

明代沈度的《瑞應麒麟圖》。明代人不認識長頸鹿,以為牽著的是麒麟。

 

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 420余件文物、資料展出

樂善園的獸紋石醢。

 

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 420余件文物、資料展出

110歲的農事試驗場的“四爪龍旗”場旗。

 

拴大象的鐵鏈重達200多斤,需要兩個大漢來抬;不識長頸鹿,明朝官員指鹿為麒麟;1945年日本戰敗時,北京動物園只有13隻動物;1957年的動物園門票很時髦,竟然是遊戲幣的樣式……北京動物園暢觀樓10日起對市民免費開放——這個曾經的慈禧行宮已開闢為展廳,將常年舉辦“北京動物園園史展”。

 

這是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420余件文物、資料在暢觀樓亮相。展品包括110歲的農事試驗場的“四爪龍旗”場旗,樂善園的獸紋石醢,籌建農事試驗場的大清聖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到動物園參觀時制定的警衛方案等。

 

首件展品是一座石碑,碑文上的“樂善園”三個字清晰可見。題字者李根源不但是當年的農林總長,還是朱德的老師。據工作人員介紹,考證發現,當時的園子很大,包括現在西直門立交橋向西直到首都體育館的一大部分。

 

最有意思的展覽是明代沈度的《瑞應麒麟圖》。從圖片可以看到,一個明朝人牽著一頭高高的長頸鹿。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明代,中國的“動物園”已經從非洲購進了長頸鹿,比歐洲要早近300年。只是當時人們不認識長頸鹿,認為這種動物就是傳説中的麒麟。

 

展覽還展出一座高約1米的獸紋石醢。這座石醢底座為明代石雕,石醢為清代,也有專家斷言其與北海的獨山大玉醢為同一時期的作品。石醢上雕刻著龍、羊、花草、雲紋等,從規制看為皇家物品。説起石醢的發現,也是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北京動物園在清理修繕水禽湖時,從湖底意外挖掘出來,並保存至今。

 

根據展覽可知,最初的動物園並沒有展示籠子。大象、黑熊白天被牽出來,用鐵鏈拴在固定的位置上,供遊人欣賞,晚上再牽回象房或熊舍。隨著社會的發展,動物福利越來越受重視,今後北京動物園的動物展示方式將向“沉浸式”發展,即動物在園子裏自由自在地生活,人則要藏起來“偷看”,不被動物發現。

 

暢觀樓為保存

 

最完整歐式建築

 

暢觀樓位於動物園的西北角附近,1908年由法國建築師設計建設,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歐式建築,也是北京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夏日行宮,由慈禧賜名。100多年前,慈禧乘船去頤和園,多次在暢觀樓歇腳兒;民國時期這裡成為孫中山的重要活動場所;新中國成立後一度成為國家領導人重要的接待場所。為加強文物保護,此前暢觀樓只作為內部辦公場所使用。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築,此次將向公眾免費開放一層展區。園史展的開放時間為每週六、日(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9:00-16:00,週一至週五閉館。由於暢觀樓內部格局複雜,展覽採用分組式參觀,每組最多不超過20人,並配備一名專業講解和一名陪同人員。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崔紅 文並攝

通訊員 葉明霞